米其林再次关厂、裁员350人

发布时间:2025-07-06 22:30  浏览量:1

米其林全球关厂裁员:亚洲低价竞争下的高附加值转型!


失业君小编 | 文

Laura Paredis | 公共图库图

米其林南美公司宣布将在2025年底关闭位于巴西瓜鲁柳斯的工厂。该工厂主要生产摩托车和自行车内胎、工业轮胎以及半成品,雇佣了350名员工,目前正在协商终止合同事宜。

这家工厂的关闭不是孤立事件,而是米其林全球战略调整的一环。今年6月初,米其林刚宣布关闭墨西哥克雷塔罗工厂。在欧洲,集团已计划最迟在2026年初关闭法国乔莱和瓦纳的两家工厂,影响1254名员工。

米其林的关厂行动已形成一波跨洲际的浪潮。在巴西,瓜鲁柳斯工厂的关闭直接原因是亚洲低价轮胎的猛烈冲击。米其林公司坦承,“大量亚洲进口产品涌入南美,导致当地轮胎产能过剩”。

这些来自亚洲的两轮车内胎和工业轮胎,价格甚至低于当地生产成本,使米其林的本土生产难以维系。

在墨西哥,克雷塔罗工厂的关闭则源于产品迭代需求。该工厂生产的小尺寸轮胎已无法满足市场向大轮辋、大轮胎转型的趋势,被米其林视为“过时”产能。其生产任务将转移至墨西哥更现代化的莱昂工厂。

欧洲战场上,米其林的关厂行动更为庞大。法国的乔莱和瓦纳两家历史悠久的工厂将最迟在2026年初关闭。这两家工厂主要生产入门级轮胎产品,受到双重挤压:一方面来自亚洲低价轮胎的竞争,另一方面则是欧洲高昂的能源成本。

米其林为受影响的员工提供了多元安置方案:提前退休(约15%员工)、内部转岗以及外部流动支持(约73%员工),后者可获得最长24个月的重新部署假期及相当于薪酬净额90%的津贴。

米其林2025年第一季度财报揭示了关厂决策背后的财务现实:销售额同比下降1.9%至65.15亿欧元,整体销量减少7.3%。原始设备市场在欧洲和北美遭遇重大下滑,分别下降12%和14%。

业务板块表现呈现明显分化。汽车及二轮车部门销售额逆势增长1.2%至35.59亿欧元,主要得益于替换市场需求增长。而路运和特种业务部门则分别下滑3.5%和7.3%。这种分化正驱动着米其林的战略重心转移。

尽管面临挑战,米其林仍维持2025年全年财务指引不变,显示其对转型战略的信心。

2024年财报提供了更深层的线索:公司净利润微降至19亿欧元,而研发投入却稳步增长。这一降一增的对比揭示了米其林的核心逻辑——削减低效业务,押注高附加值领域。

北美市场的布局调整体现了米其林应对全球贸易变局的策略。美国市场占米其林销售额的30%,其中70%在美销售的产品为美国本土制造,加上加拿大产能后,这一比例可达85%。这种本地化生产有效缓冲了贸易摩擦带来的关税冲击。

米其林全球生产布局调整的核心逻辑是收缩与聚焦。关闭低效工厂的同时,公司正加大对中国沈阳工厂的投资力度,投入2亿元人民币增加高性能子午线轮胎产能。

改造后,该工厂年产能将达到110万条卡客车轮胎和1730万条轿车轮胎。

米其林还关闭了上海工厂的金属骨架材料业务,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这些动作共同指向一个战略方向:淘汰低附加值产能,聚焦高端市场。

米其林的产品策略也反映了这一转型。在墨西哥,小尺寸轮胎生产被淘汰,转向大轮辋、大轮胎等高附加值产品。

在欧洲,入门级乘用车轮胎生产线被关闭,为高端产品腾出资源。这些举措呼应了米其林CFO Yves Chapot在第一季度财报电话会上的表态:公司预计核心板块的原厂配套需求将在2025年下半年回升。

研发投入的持续增长是支撑这一转型的关键。米其林正将资源集中投向高附加值领域,特别是与电动化相关的高端轮胎产品。这种研发投入不仅针对产品性能,还包括材料科学创新,以应对原材料成本压力。

失业君小编观察认为,米其林在美洲的产能重组是全球制造业格局变迁的缩影。亚洲轮胎企业凭借价格优势正在重塑全球竞争格局。米其林在关闭巴西工厂的声明中直言:“亚洲出口到南美的两轮车内胎和工业轮胎,价格甚至低于当地生产成本”。面对这一挑战,米其林采取了双重应对策略:一方面通过关闭高成本地区工厂降低运营压力;另一方面加强本地化生产以规避贸易壁垒。在美国市场,85%的销售产品来自北美本地生产,这种布局有效缓解了关税政策冲击。

中国在米其林全球战略中的地位正在变化。沈阳工厂的升级改造显示米其林并未减少对中国市场的投入,而是调整产品结构,增加高性能轮胎产能。这种调整与中国市场消费升级和新能源汽车普及的趋势相契合。

米其林供应链优化也在同步进行。Chapot表示:“我们已经重新调整了部分原材料或零部件的跨国流向,比如中美之间的进出口,或降低双边依赖度以减少风险”。这种全球供应链的灵活调整,是跨国企业在复杂地缘政治环境中的生存之道。

随着米其林在美洲最后一家低端轮胎工厂的关闭,350名巴西员工将各奔东西,而法国乔莱和瓦纳工厂的1250多名员工也将面临同样的命运。与此同时,米其林的研发中心灯火通明,工程师们正在设计下一代高端电动汽车轮胎。

总之,这家百年企业如同在逆风中调整航向的巨轮,一边卸下沉重的低效产能包袱,一边升起高附加值产品的新帆。全球制造业的竞争版图上,传统巨头与亚洲新贵的博弈才刚刚进入新回合。米其林的转型之路揭示了传统制造业在全球化变局中的生存法则——要么在低价竞争中沉没,要么在创新之路上重生。

网友热议

@嘻笑狐Guy(IP沪):

米其林自己都承认拼不过亚洲低价胎,中策、玲珑这些中国品牌把价格打到生产成本线以下,传统巨头除了关厂还能怎么办?制造业版图真要变天了。

@滴迪乐乜(IP京):

欧洲高昂的能源成本+僵化的劳工政策,连本土巨头都留不住工厂。瓦纳工厂关停简直是给马克龙的‘再工业化’战略一记耳光!

@小刀刃2010(IP宁):

财报数据说明一切:低端胎销量暴跌7.3%,高端胎却逆势增长。守着过时产能等死不如断臂求生。看看沈阳工厂的投入,这才叫战略眼光。

@BrianLiu(IP粤):

宁减利润也要砸钱搞电动轮胎研发,这才是百年企业的生存智慧。但转型阵痛期股价能扛住吗?

……

@想太少先森(IP云):

都去追高端胎,中低端市场直接让给亚洲企业。等人家技术反超时,米其林怕是要步诺基亚后尘?

@PoseLee(IPHK):

沈阳工厂年产能飙到1700万条轮胎,南美工人失业中国工人加班,全球化分工的残酷写真。跨国资本的忠诚度果然只对利润率负责。

最后一条,
沈阳热火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