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幼儿园铅中毒事件对孩子一生的影响,他们的历险刚刚开始
发布时间:2025-07-09 03:38 浏览量:1
天水市褐石培心幼儿园,一度是孩子们唱歌跳舞、安心成长的地方。但最近,家长的心却沉到了谷底。调查显示,该园使用了“彩绘颜料”制作食品,其中检测出极高浓度的铅:1052~1340mg/kg,超过国家标准的两千多倍(0.5mg/kg)。
更令人担忧的是,幼儿的食物为黄色,业内常用的黄色颜料之一是“铬酸铅”——含铅也含铬,尤其可能含有六价铬,一种毒性强、已被列为一级致癌物的化学物。
网传孩子家长发的幼儿的食物照片
截至目前,全园251名孩子中,有233人被检测出血铅异常。他们还太小,甚至不懂“铅”是什么,却已被卷入了一场终身难以抹去的隐形风险。
与成人不同,孩子的胃肠道尚未发育成熟,对铅的吸收率是成人的4到5倍,而排出能力却差得多。[1]铅一旦进入体内,便会干扰钙、铁、锌等必需元素的正常代谢,逐步沉积在骨骼和神经系统,造成多系统损伤。
研究表明,哪怕是低剂量的铅暴露,也与IQ下降、语言发育迟缓、注意力障碍、行为冲动等儿童神经行为问题显著相关。[2]而如本次事件中这样远超常规剂量的暴露,则更可能导致长期认知受损,并在未来的学习能力、社交能力、情绪管理甚至就业能力上留下阴影。
铅还与代谢性疾病和免疫系统异常有关。大量研究证据支持,童年时期铅暴露会显著增加成年后罹患高血压、肥胖、糖尿病的风险。另外,肾脏、肝脏、骨骼和生殖系统也是铅的“沉默攻击目标”,部分伤害可能在成长过程中逐渐显现。[1,2]
如果未来确认这些颜料中同时存在六价铬,那么健康威胁可能进一步加剧。文献指出,六价铬通过消化道摄入也可能诱发DNA损伤、免疫系统紊乱、肝脏功能异常、甚至潜在致癌机制,且儿童的生长速度快,细胞分裂活跃,理论上更易受到染毒影响。[3]不过,当前仅是从颜料颜色和性质作出的科学合理推测,需等待官方进一步检验结果。
正如一开始所说,孩子很可能卷入了一场终身难以抹去的隐形风险,短期内,孩子们需要接受系统的排铅治疗和专业医学观察。但更重要的,是家长必须为他们的未来持续守护。
首先,家长应该了解“血铅正常≠安全”,铅长期储存在骨骼中,随着生长发育、骨代谢和营养状态波动,可能再次进入血液,造成“慢性再暴露”。此外,血铅仅反映近期暴露水平,并不能评估神经系统的真实损伤程度。[1,2]
其次,家长密切观察孩子成长轨迹,可定期记录孩子的语言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情绪稳定性等,哪怕只是细小变化。如有“说话慢”“脾气怪”“学不会”“易怒”等表现,建议保留记录,必要时转诊儿童发育行为专科或心理科。
再次,营养干预并不能“解毒”,但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铅的再吸收。富含钙、铁、锌、抗氧化物质(如维生素C)的食物可以作为日常防护:如牛奶、瘦肉、蛋黄、绿叶蔬菜、水果等。可在医师建议下补充相关营养素。[8]
然后,坚持长期随访及康复训练,早期干预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认知损失,尤其在语言、执行功能和社交技能方面。复查应不局限于血铅,也应包括神经行为评估。有条件的家庭,可寻求多学科康复团队帮助。[1,2]
最后,家庭,是最好的修复环境。即便曾经受伤,如果能拥有一个温暖、稳定、支持的家庭环境,孩子的神经可塑性仍有希望。规律作息、亲子共读、情绪引导、鼓励表达,是家长可提供的“软性药方”。
天水的事件终有调查与判责的一天,但对于233个孩子来说,故事才刚刚开始。他们需要的不仅是医疗救助,更需要长达十年、甚至终生的关注与支持。而家长,既是最忧心的,也是孩子最重要的保护者。
科学不能许诺“完全康复”,但可以为“早察觉、早干预”提供路径。每一个关注、每一份记录、每一次陪伴,都是对伤害的回应,是为未来点亮希望的方式。
[1]Bhasin T, Lamture Y, Kumar M, et al. Unveiling the Health Ramifications of Lead Poisoning: A Narrative Review. Cureus. 2023;15(10):e46727.
[2]Olufemi AC, Mji A, Mukhola MS. Potential Health Risks of Lead Exposure from Early Life through Later Life: Implications for Public Health Education. Int J Environ Res Public Health. 2022;19(23):16006.
[3]Shin DY, Lee SM, Jang Y, et al. Adverse Human Health Effects of Chromium by Exposure Route: A Comprehensive Review Based on Toxicogenomic Approach. Int J Mol Sci. 2023;24(4):3410.
[4]Kordas K. The "Lead Diet": Can Dietary Approaches Prevent or Treat Lead Exposure? J Pediatr. 2017;185:224-231.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