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要孵化 Poseidon

发布时间:2025-07-23 19:59  浏览量:1

AI 正在走向物理世界,游戏规则已经改变

过去一年,AI 从热潮走向真正的历史性变革。基于网络爬取数据训练的大模型(LLM)和图像生成器,已经重塑了我们的工作、创作与学习方式。但当 AI 不再局限于屏幕,而互联网也不再能提供足够训练数据时 — —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AI 的下一个前沿,不再是数字世界,而是物理现实。从自动驾驶汽车、仓储机器人,到智能假肢 — — 未来最具影响力的 AI 系统,必须能够在现实世界中感知、理解并行动。

然而,尽管模型和算力已经取得飞跃性进展,有一项资源仍然极度稀缺:来自物理世界的高质量、具备合法权属的数据

为什么数据才是真正的 IP 前沿

正如 Meta 首席技术官 Andrew Bosworth 所说:互联网上再多的媒体内容,也无法复制人们抓起咖啡杯时“对摩擦和材料变形的直觉判断”。

你无法靠 Reddit 帖子来训练一个机器人铺床,或者引导它通过十字路口。你需要的是现实世界的视频数据、已标注的边缘场景,以及具备可溯源性的合成增强数据。

但如今,物理世界的数据存在以下难题:

采集困难无法授权数据游离于链下,缺乏记录,也缺乏激励

这不仅仅是一个市场空白,更是对我们所构建的一切的终极考验。

我们创立 Story 的初衷,正是为了让所有形式的知识产权(IP)在 AI 驱动的世界中,变得可编程、可执行、可组合。无论是艺术作品,还是算法模型,Story 协议都可以用于注册创作内容、实现链上授权、并在协作者网络中自动分配版权收益。而现在,我们正将这一基础设施拓展到最强大、同时也最被忽视的 IP 领域:数据。

重磅发布 Poseidon:现实世界 AI 数据缺失的基础层

Poseidon 是由 Story 孵化的新项目,致力于解决 AI 面临的长尾数据瓶颈。它是一个全栈式数据基础设施层,专为现实世界 AI 应用而设计。

Poseidon 提供:

从传感器、视频与合成工具中大规模采集现实世界数据的管道一个去中心化协调层,用于数据标注、筛选与授权对数据价值链中每一位贡献者的链上注册 — — 从拍摄视频的人,到人工标注者,再到最终消费数据的 AI 模型

它是“物理世界 AI”时代所需的数据操作系统,激励机制、数据溯源与可编程许可机制从底层即被内建。

为什么只有在 Story 上,Poseidon 才能成为现实?

一旦某条数据在 Story 上注册,它就成为父级 IP。之后的每一次贡献,无论是人工标注的边界框,还是 AI 生成的合成变体,都会作为“子 IP”连接回原始数据。

这一整条IP 衍生谱系的归属与收益分配,都会通过智能合约自动执行。每一层关系都被 Story 的 IP 图谱(IP Graph)完整记录。因此,Poseidon 所创造的,不只是“标注数据”,而是:具备授权、可获利、可组合的 AI 训练数据资产。

想象这样一个场景:一个 AI 智能体正寻找特定领域的数据集来进行微调。它无需爬取开放网络数据,而是直接在 Story 上进行查询,过滤出支持商业用途的授权数据。所提取的每一个文件都可溯源,默认合规,且自动触发版权分润。

虽然像 Scale AI 和 Mercor 这样的公司已经构建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数据标注管道,但随着 Meta 几乎收购 Scale,这一领域出现了真空。

模型开发者真正需要的是:

具备可验证所有权的 IP 安全数据丰富且多样的长尾数据,以提升模型的鲁棒性具备可溯源性的合成数据与人工标注数据资产

而目前,只有 Story 的 Layer 1 区块链基础设施能够原生支持以上所有需求,链上执行,优雅落地。

为什么 Poseidon 必须存在

AI 不再需要更大的模型,它需要的是更好的数据。模型规模的军备竞赛正面临边际效益递减。接下来的突破,不会来自更多参数,而是来自更丰富、多样、高质量的输入数据。然而,如今在开放生态中,供需之间缺乏协调机制。

举个例子:

假设一家专注于家庭机器人系统的初创公司,需要大量关于人们装洗碗机的视频素材来训练 AI。谁来采集这些数据?数据采集者如何获得报酬?谁拥有这部分数据的 IP?当这些数据被用于训练并部署到成千上万个家庭中的模型后,背后的收益和使用权该如何界定?

Poseidon 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而生。它创建了一个市场,让数据生产者 — — 无论是个人、车队还是研究者 — — 都可以贡献长尾数据,将其注册为 IP,并在这些数据为下游 AI 系统提供价值时获得奖励。而对开发者而言,Poseidon 提供了可商用、高质量、合规可用的数据,无需再为版权问题而担忧。这也开启了对那些稀有且真实的现实世界数据集的通道,而这些正是下一代机器人、自动驾驶系统和实体 AI 智能体所急需的燃料。

为什么是现在?

AI 行业正在飞速发展,但其最基础的输入 — — 数据 — — 仍然是碎片化且混乱的。靠爬取网页内容的平台,已逐渐“榨干”了网络上的内容。而实体世界中的 AI 系统,所面临的最大障碍不是模型设计,而是数据的稀缺性和法律的不确定性。

Poseidon 是首个从协议层面出发,解决这一现状的尝试。

它打造的是一个可流通、可用的现实世界数据系统。而它之所以成立得起来,是因为它构建于 Story 之上 — — 这是目前唯一能够将数据作为知识产权(IP)对待,并实现大规模合规处理的基础设施。

为什么这个团队能做成这件事?

在 Story 创始人兼 CEO Seung Yoon “S.Y.” Lee 的担任项目创始总裁的带领下,Poseidon 联合创始人 Sandeep Chinchali 与 Sarick Shah 凭借深厚的技术背景、实战执行力与共同的 IP 愿景,正将这一愿景转化为现实。

Poseidon 目前已经获得由 a16z crypto 领投的 1500 万美元种子轮融资,启动节奏坚定,势头强劲。

AI 基础模型已经耗尽了最易获得的训练数据。Poseidon 的去中心化数据层正试图为互联网建立一个新的经济基础,奖励为下一代智能系统提供多样输入的创作者和数据提供者。我们很高兴支持 Poseidon 去解决 AI 发展中最关键的瓶颈之一。
— — Chris Dixon,a16z crypto 创始人兼管理合伙人

Sandeep,Poseidon 联合创始人、Story 的新任 Chief AI Officer,是斯坦福 AI 博士、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的 AI 与机器人学教授。他在 AI、机器人、分布式系统的交叉领域拥有丰富研究经验,发表过被引用超 1500 次的学术成果。他长期关注如何激励现实世界中的稀有数据采集,现在正亲自搭建支持这一目标的基础设施。

Sarick,Poseidon 联合创始人兼产品负责人,以产品思维驱动 AI 系统构建。此前担任 Story 的首席 AI 工程师,设计了自然语言接口(如 MCP server)用于 IP 注册与搜索。在此之前,他曾构建多智能体车队管理系统、电信领域因果推断模型与物流预测 AI。他现在专注于打造面向开发者友好的去中心化数据基础设施

Seung Yoon “SY” Lee,Poseidon 总裁、Story 联合创始人兼 CEO,拥有多次创业经验。曾将首个移动连载小说平台 Radish 以 4.4 亿美元价格出售给 Kakao Entertainment,后担任其全球战略官。他也是 Hashed 的风险合伙人,曾被评为 Asia Society 亚洲 21 领袖、福布斯亚洲 30 Under 30 首批成员、Trilateral 委员会 David Rockefeller Fellow,亦是牛津辩论社首位亚裔主席。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今天,Poseidon 正式上线。我们相信,它将成为下一代 AI 系统的数据协调层。不仅在加密领域,也将在机器人、医疗健康、出行技术等多个现实世界场景中发挥关键作用。

如果你正在构建面向物理世界的 AI 系统、开发合成训练数据流程,或致力于去中心化数据网络 — — 我们诚邀你与我们一起打造这个未来。

这是一个全新篇章的开始。
Poseidon 已来。让我们共同解锁下一个万亿美元级别的数据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