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大跳水!暴跌18%,又一奢侈品巨头跌落神坛,沦为奥莱打折品
发布时间:2025-07-26 15:08 浏览量:1
文章均已开通全网维权,未经授权一律举报
首发|首席商业智慧作者|首席商业智慧对于一些曾经处于奢侈品行业顶端的品牌来说,品牌形象的转变往往是渐进的。
从曾经的高端代表逐步走向更为平民化的市场,这一过程并非轻而易举。
而这一过程中,博柏利(Burberry)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
Burberry,风靡一时的时尚顶流,格纹大衣是所有人心目中的经典标配,穿上它就好像走在伦敦的街头,不经意间还差点撞上公主王子。
图源:Burberry官网
可惜,时代变了,消费观念变了,品牌的光环也不再那么耀眼。
这个英伦贵族品牌的名字,近年来已牢牢钉在了“奥莱皇后”的封号上。
图源:网易
曾经的它是“皇室认证”,如今却成了“打折神器”,这转变快得像英伦茶点的秒杀活动:想不清楚的你就被五折吸引了。
图源:小红书
虽然品牌依旧保持着经典的格纹和英伦风情,但这股“打折”的潮流,似乎成了Burberry的救命稻草。
它的高端形象在逐渐模糊,奢侈品的光环开始褪色。
从高冷到寒战
“贵”不再成立
图源:FashionNetwork
面对这份惨淡的成绩单,Burberry似乎陷入了一场突如其来的市场寒潮,远离了曾经的高贵与荣耀,进入了一个充满挑战和艰难的阶段。
全年营收为24.61亿英镑,同比下降17%;调整后营业利润仅为2600万英镑,同比大减94%。“战马”骑进了“泥潭”。
图源:Burberry2025财年年报
这一成绩单背后,Burberry的关键市场全线吃紧,形成了全方位的销售困境。
在亚太市场,Burberry的销售额同比下滑16%,其中中国大陆市场跌幅达到15%,韩国市场更是出现了18%的跌幅。
图源:门道时尚
唯一的亮点出现在日本,全年微增1%,但这也得归功于中国游客的“远征奥莱”——每次奥特莱斯的大促销,他们都会像“战士”一样前来,抢购风衣,回去说“英伦范儿,巨划算”。
图源:小红书
然而,造成这一系列现象的,并非是Burberry的产品质量或设计出现了问题,而是最根本的逻辑发生了变化:消费者已经不再愿意为“品牌光环”付出高溢价。
曾经奢侈品的最大吸引力便是其独特的品牌价值和稀缺性,消费者愿意为这种高端感和品牌背后的光辉历史买单。
图源:Burberry官网
但现在,随着市场的变化和消费者心态的转变,奢侈品已经不再是不可替代的象征,原价不再那么“香”了。
Burberry和其他奢侈品牌面临的挑战,便是如何在这个品牌光环逐渐褪色的时代找到新的定位和价值点。
图源:Burberry官网
消费者还爱你,但不再愿意为你多花那几千块。
Burberry的“寒冬腊月”正是一个警示信号——奢侈品牌不仅要维护产品的独特性和高端感,更要重新审视消费者的需求,适应市场的变化。
新帅掌舵
“Burberry Forward”全力反攻
图源:21style
2024年末,Joshua Schulman接任了Burberry的CEO,带着一股类似Coach和Michael Kors的轻奢务实风,开始了他的“Burberry Forward”全力反攻。
图源:Burberry官网
而对于Burberry来说,这场反攻不仅仅是简单的品牌修复,更是一次战略上的彻底变革。
图源:品牌星球
Schulman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并非豪言壮语的愿景宣讲,而是着手实施一系列直接而务实的改革措施。
他迅速做了减法:首先,价格调整成为了他的第一步——将中号Knight手袋的价格直接调低了22%,并对手袋整体价格带进行了微调。
这一举措直接回应了消费者对于奢侈品价格“过高”的担忧,也顺应了市场对于性价比的强烈诉求。
接着,Schulman不得不面对的是过于臃肿的公司架构——因此,全球裁员1700人,占员工总数的近五分之一。
图源:晚点财经
这一痛苦的决定虽然带来了短期的阵痛,但却是公司重塑竞争力的必要步骤。
与此同时,Schulman决定聚焦Burberry的传统强项:风衣、围巾和格纹三大经典单品。
图源:Burberry官网
通过回归这些品牌的核心价值,Burberry试图重新找回其在奢侈品市场的独特定位。
Schulman还大胆推翻了过去的高端化战略,决定将精力集中在品牌的经典与高性价比上,这一策略的核心便是有效优化产品,避免过度依赖高奢定位的狭小市场空间。
在渠道方面推行了全面改革,特别是对奥莱和批发渠道进行了优化,削减库存,严格控制成本,并加大新品推出的力度。
图源:Reuters
这一系列的改革使得Burberry在2025财年下半年逐渐扭转了困境。
下半财年调整后的营业额上升了6700万英镑,利润虽仅有2600万英镑,但也成功从上半财年4100万英镑亏损的低谷中反弹过来。
图源:Burberry2025财年中期财报
距离真正的“苏醒”还有一段距离,但至少品牌从“ICU”中被抬到了“普通病房”,展现出了一定的恢复力和市场信心。
奥特莱斯利润下沉的同时
把品牌地位也带下了神坛?
图源:路透社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严峻的盈利压力,奥特莱斯成了Burberry的“临时避风港”。
截至2025年3月29日,Burberry在全球的422家直营门店中,竟有54家是奥特莱斯门店,占比超过15%。
这一比例,在奢侈品行业中几乎可以算作是“牺牲毛利、抢救销售”的极限操作。
奥特莱斯的作用不言而喻——门店的转化率大幅上升,意味着原本购买力较弱的消费者在折扣的吸引下,纷纷转向奥莱寻求性价比更高的商品。
图源:小红书
此外,奥特莱斯的强势表现还帮助Burberry将库存降低了,有效减少了滞销成本和高额库存损失。
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
虽然奥特莱斯带来了销量的短期反弹,但这种反向折扣策略是否正在悄然侵蚀Burberry的品牌价值?消费者可能开始觉得,既然有五折优惠,那何必在全价店中花大价钱购买风衣等经典单品?
这一转变,不仅影响了品牌的高端定位,也可能改变了消费者的购买心理。
图源:小红书
更为现实的是,Burberry的毛利率已经从2024财年的67.7%下滑至2025财年的62.5%,而库存拨备和折扣促销无疑是导致这一变化的罪魁祸首之一。
虽然销量得到了增长,但Burberry换来的却不是利润,而是透支了品牌信用卡的额度。
一旦消费者习惯了五折的优惠,正价产品的吸引力将大打折扣,Burberry将不得不在销量和品牌价值之间找到一个微妙的平衡点。
图源:小红书
拼创意不如拼性价比
设计师的才华被低价埋没
在很多人还沉浸于Burberry“奥莱逆袭”成功的喜悦时,品牌内部其实正在上演一场非常矛盾的剧本:设计团队拼了命想提升格调,公司高层却在忙着砍价出货。
作为2023年加入的设计师,Daniel Lee,这位曾将Bottega Veneta推上神坛的设计天才,带着独特的视角和设计理念为Burberry注入了新鲜的活力。
图源:Burberry官网
从复古格纹到拼接风衣,从Shield包到Knight手袋,Daniel Lee的每一个系列都让人眼前一亮,设计水准肉眼可见地提升了。
但你知道吗?这些新品,有一部分在不到6个月内就被送进了奥特莱斯。
消费者的逻辑简单粗暴:“你设计再牛,我也等你降价。”
图源:小红书
于是,“设计感”成了PPT里写的,“性价比”才是消费者关心的。
奥特莱斯渠道成了Burberry新品的“跳板”,品牌原本期望通过设计提升品牌价值和吸引力,结果却陷入了价格战的漩涡。
社交平台上的真实声音说明了一切:
“设计变高级了,但我就是下不了决心原价买。”
“总有种下一秒就会打折的感觉。”
“包很美,但说不定下个月就在奥特莱斯五折。”
图源:小红书
而对于Daniel Lee来说,这就像是你为客户精心做了一桌米其林级别的料理,对方却只想要麦当劳的薯条。
这种消费心理的转变,无疑让Burberry的设计师们感到无奈和失落。
今年初,传播Daniel Lee有可能离开Burberry公司的新闻更是冲上热搜。
图源:小红书
原本应当通过创意和设计提升品牌高端感的方向,最终却被无情的折扣文化所淹没,品牌的创新与性价比之间的矛盾,成为了Burberry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图源:小红书
写在最后
Burberry的“奥莱之路”,本质上是一场品牌战略的自我拉扯。
它既想保住奢侈品的体面,又不得不在销售端妥协,像一个曾经风光无限的公爵,如今只能在集市上卖限量款围巾,嘴里还要硬撑一句“我们不打折,我们是特供”。
从业绩来看,这种打法还是起到了效果,至少股价已经从2025年5月中旬以来稳中有进,成为奢侈品股中的“惊喜包”。
图源:Burberry官网
但品牌价值这种事,就像声誉一样,跌起来一瞬间,爬上去得靠年头。
未来Burberry如何在高端定位与性价比之间找到平衡点?如何不被“奥莱惯性”带偏方向?
或许,它可以像它的战马logo那样,重新上马,再度前行。
图源:Burberry官网
但在那之前,它得先学会一个时代最残酷的道理:在价格面前,再高贵的骑士,也要低头。
对此,您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发表您的意见或者看法,谢谢。
#发优质內容享分成#
国内运营最早的财经自媒体,百万商界精英的必备读本,聚焦每日热点事件、财经人物、创投故事、财富商机等内容!每日为您提供更真实、更专业的商业报道,欢迎关注!@首席商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