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37岁程序员发帖自问:下次失业,是不是就此告别互联网了?

发布时间:2025-07-08 23:39  浏览量:1

十年经验有什么用?

你跟HR讲你做的中台,你带的团队,业务怎么从0到1。你谈你的系统架构,你的数据库调试,你熬夜上线的经历。

HR只会问一句:“能接受大小周吗?”

你迟疑一下。就这么一下,对方心里可能已经把你划掉了,觉得这人不好管。工资要求还高。一个实习生的价格,什么接口搭不起来?

脉脉上一篇帖子,评论区直接就炸了。有人说,现在简历里都不敢写“35+”。有人讲,这不叫“被优化”,这叫被行业默认劝退。还有人直接说:“互联网从不辞退你,它只是让你自己滚蛋。”看着这些话,就觉得37岁的程序员,活得比代码里的bug还提心吊胆。

自由是属于二十几岁的!那个时候可以说“老子不干了”,然后潇洒辞职。

三十多岁?你试试。房贷怎么办。孩子上学怎么办。父母的医保社保呢?自己社保断缴的风险?不是说不能辞职,是辞完职之后的生活质量没法看了。连“被迫离职”这件事,都要拿出计算器来算算代价,看看到底亏不亏。

你以为转个型就能上岸?

于是去学Go,去刷算法题,甚至报个班搞人工智能。以为技术升级了,就能摆脱困境,结果好像掉进了另一个坑里。搞AI,需要数学,需要数据集,人家是科班出身,你是半路出家。学个新语言,需要时间,可你下班回家还有一堆事,孩子作业得辅导吧?

刷题?现在大厂的实习生,LeetCode都刷到三千题了,你怎么跟人家比?你以为你在跟年轻人拼技术。

其实不是。

你是在跟他们拼精力,拼体力,拼价格,拼服从度!这几样,你哪样行?

招聘启事上怎么写的?

“35岁以下优先”。“工作积极,接受加班文化者佳”。

这些字眼就摆在那里。一个37岁的人,看第二眼的资格都没有。你的简历可能在第一轮就被系统筛掉了,因为年龄不符合硬性规定。性价比太低,是贴在你身上撕不掉的标签。

为什么会这样?

整个行业就不欢迎“慢下来的人”。这里不是养老院,这里是榨取价值的地方。它的流程优化逻辑,就是用完即弃。用年轻人的冲劲和低成本,换掉那些“过于成熟”的“老人”。这是一种效率。

所以焦虑的不是某一个人。

是一个群体,一个叫“中年码农”的群体,正在被系统性地边缘化。

这就像那些不再更新的旧技术栈。

被打上一个“不再维护”的标签。然后呢?然后就慢慢地从技术热榜上消失了,没人再提起。你37岁不是什么错,这是自然规律。但如果还没意识到“按部就班干到退休”这件事已经不可能发生……那可能就真的被这个时代给甩出去了。系统不会通知你,它只是默认你已经退出了游戏。你不主动转身,就只能被动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