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质量改进,共话早产儿救治新蓝图 ——美国新生儿专家Henry Lee教授来访我院

发布时间:2025-07-10 23:29  浏览量:1

2025年6月12日到28日,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新生儿科医疗主任、国际知名围产医学专家Henry Lee教授到访我院新生儿诊疗中心,进行学术交流和指导。作为加州围产新生儿协作网(CPQCC)的创始领导者及美国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主要制订者,李教授此次来访深入临床一线指导工作,通过查房指导、质量改进专题讲座、与青年医生座谈等多种形式,为我院新生儿诊疗体系优化提供了宝贵的国际经验。

深入临床查房,共探诊疗精进

李教授深入新生儿诊疗中心各病区参与查房工作,与临床团队展开实地交流。他围绕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的诊疗方案,与我院医护团队进行了深入探讨。在查房过程中,李教授细致观察临床操作细节,就诊疗计划的制定与优化提出了建设性意见,并与我院团队共同探讨国际前沿的救治理念与实践经验。此外,李教授还通过远程连线,与昆山分院新生儿团队就一例生后离氧困难的早产儿进行深入讨论。他结合国际指南和临床数据,对呼吸支持策略、抗感染方案调整及后续随访计划提供了专业建议,特别就早产儿个体化救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与分院团队分享了宝贵的临床经验。

学术盛宴:聚焦质量改进,推动临床优化

李教授以《新生儿抗生素合理使用与质量改进》为题,面向全科室医护人员开展专题学术讲座。他系统介绍了CPQCC如何通过多中心数据驱动优化抗生素使用策略,着重强调了"精准用药"和"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暴露"的核心理念,并结合加州新生儿医疗实践,分享了降低抗生素使用的具体实施路径和成效评估方法。在随后举行的国家卫生健康委新生儿疾病重点实验室学术报告会,李教授作了题为《早产儿呼吸结局的质量改进策略》的专题报告。基于CPQCC的多中心研究数据,他系统阐述了标准化呼吸支持方案对改善早产儿呼吸结局的临床价值。

此外,李教授还专门针对新生儿诊疗中心正在开展的4项质量改进项目(包括极早产儿抗生素合理使用规范、极早产儿颅内出血综合防治等)进行了深入研讨,并对上海市新生儿临床质控中心牵头的质控项目进行了指导。他从临床数据标准化采集、循证干预措施选择到质量改进效果评价等关键环节,结合国际最新研究进展,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优化建议。

与青年医生共话临床科研成长之路

在与青年医生的座谈会上,李教授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分享了临床科研能力培养的独到见解。他提出"临床即科研"的理念,指导青年医师培养"问题导向"思维——从日常诊疗中发现科学问题,将临床困惑转化为研究课题。教授特别鼓励大家保持开放进取的心态:"要对新机遇保持敏感,勇于说'yes';面对投稿被拒等挫折时,要视其为完善研究的契机。"这些凝聚多年心得的建议,既为青年医生提供了实用的成长指南,也极大地增强了大家开展临床科研的信心。

此次Henry Lee教授的来访,不仅搭建了我院与国际顶尖新生儿诊疗团队间的学术桥梁,更开创了双方在临床质量改进、多中心研究和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合作新契机。未来,双方将持续深化合作,共同探索新生儿诊疗的质量提升路径,为构建更高水平的围产医学诊疗体系注入国际智慧。

专家简介

Henry Lee 教授现任 UCSD 新生儿科医疗主任,长期从事多中心队列、临床质量改进和卫生政策研究。Lee 教授是加州围产新生儿协作网(CPQCC)的主要领导成员,曾担任 CPQCC 医疗主任和数据主任长达十年,对多中心协作网建设、临床大数据研究、临床质量改进具有丰富经验。他主导推动多项旨在改善极早产儿预后的 CPQCC 多中心质量改进项目,包括减少院内感染、优化母乳使用、减少入院低体温等,极大促进了加州早产儿救治质量的提升,带领 CPQCC 成为美国围产新生儿领域多中心质量改进的引领性协作网。他也是最新美国儿科协会、美国心脏协会“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 的主要撰写专家,该指南是全球新生儿/早产儿复苏临床实践最重要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