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ck被曝全球裁员6000人:中国区或承接400个裁员名额

发布时间:2025-08-04 15:38  浏览量:1

跨国药企断臂求生!


失业君小编 | 文
Andrea Piacquadio | 公共图库图

7月31日,有外媒消息称,默沙东(Merck)于全球范围内公布了一项裁员计划,预计裁减约6000名员工,占其全球员工总数约8%。这一裁员决策是该公司在7月30日发布财报后,推出的大规模成本削减举措的一部分,旨在到2027年年底前实现每年节省30亿美元开支的目标。根据默沙东全球员工分布情况估算,中国区或将承担约400个裁员名额。

此次裁员,标志着跨国药企的生存竞争正式进入白热化阶段。该决定紧随其2025年上半年财报发布之后,财报数据显示,公司总营收为313.35亿美元,同比下降2%,而中国区营收更是大幅下滑70%,成为业绩下滑的突出“痛点”。裁员计划作为默沙东30亿美元成本削减战略的核心环节,预计到2027年达成每年节支目标。

从默沙东全球员工分布比例来看,中国区预计将有约400个岗位受到裁员影响。这场看似在全球范围内平均分配的“瘦身行动”,在中国市场业绩惨淡的背景下,实则暴露出跨国药企更深层次的战略危机与转型之痛。

默沙东的裁员计划并非孤立之举,而是其“30亿美元成本削减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裁员主要集中在行政、销售及研发部门的冗余岗位。公司明确表示,通过裁员节省下来的资源将重新投入到战略增长领域,心血管疾病和肿瘤学部门的人员将得到保留甚至进一步扩充。这种“有减有增”的策略,反映出默沙东在财务压力下对研发方向的重新调整与聚焦。

与此同时,默沙东还计划对其全球制造网络进行优化,调整生产基地的地理布局,使药品生产更加贴近终端患者的需求,实现本地化制造与分发。这一布局调整不仅有助于降低成本,更是对地缘政治风险的前瞻性应对——此前,默沙东就曾因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紧急将Keytruda库存从爱尔兰转移至美国。

当前,全球医药行业正经历一场裁员风暴。在默沙东宣布裁员计划的同一天,mRNA领域的巨头Moderna也宣布将裁减10%的全球员工,目标是将员工总数控制在5000人以内。Moderna的裁员同样源于业绩压力:第一季度营收1.08亿美元,净亏损高达10亿美元;第二季度收入1.42亿美元,同比下降41%。两家行业巨头的同步收缩,揭示出整个医药行业正面临着结构性挑战。

中国市场曾是默沙东全球增长引擎,如今却成为最大痛点:2025年上半年收入断崖式下滑70%,仅剩10.75亿美元,在全球营收占比从双位数骤降至3.9%。这一崩塌源于两大核心产品的同步失速:

王牌产品HPV疫苗Gardasil遭受国产九价疫苗的正面狙击。第二季度Gardasil销售额暴跌55%至11亿美元,其中中国区销售额锐减13亿美元,增长率陡降9个百分点。面对溃败,默沙东已暂停向中国供应疫苗,并计划重新评估2026年供应策略。尽管Gardasil 9于今年4月获批中国男性适应症,成为首个男女通用的九价HPV疫苗,但市场格局已不可逆。

而作为“现金奶牛”的Keytruda(K药),尽管二季度销售额首破80亿美元大关,占公司总营收超50%,但其增速已从去年同期的21%放缓至9%。更严峻的是,K药核心专利将于2028年到期,仿制药威胁近在眼前——正如诺和诺德因仿制药竞争被迫下调全年销售预期5%的预演。

人事动荡伴随业绩滑坡。中国区总裁田安娜(Anna Van Acker)5月底突然卸任,调回欧洲。这位曾推动中国区上市36个新产品及适应症的掌门人离去,由日本市场功臣Kyle Tattle接棒,凸显默沙东对重塑中国战略的迫切。

默沙东裁员计划本质是对专利悬崖的防御性自救。据行业分析,未来几年全球将有近200种药物失去专利保护,其中69种“重磅炸弹”药物年销售额超10亿美元,累计损失预计超3000亿美元。默沙东以56%的收入风险位列受冲击药企第三位。在此背景下,每年30亿美元的成本节约成为为创新输血的关键。

然而,裁员刀刃指向研发部门时,风险亦如影随形。默沙东在裁员同时砍掉IL-2与康方单抗项目,导致21亿美元前期投入可能付诸东流。这种“断尾求生”虽能短期美化财务报表,却可能削弱长期创新动能——尤其当公司需在2028年前孵化出接棒Keytruda的重磅产品。

默沙东的破局筹码押注于技术并购。今年7月9日,公司豪掷100亿美元收购Verona Pharma,获得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新药Ohtuvayre,创下今年全球第二大生物医药收购案。该交易凸显其向呼吸疾病领域的战略转移,但能否复制Keytruda的成功仍是未知数。

失业君小编观察认为,中国区裁员400人不仅是数字调整,更是业务模式的重构信号。随着带量采购常态化、国产创新药崛起及医保谈判压价,跨国药企的中国红利期已然终结。默沙东中国营收占比从历史高位跌至3.9%,预示着其必须从“规模优先”转向价值医疗的精耕模式。转型路径已现端倪:

❶本地化研发与生产:制造网络优化中强调“药品生产更贴近服务的社区”,呼应中国本土化政策导向;

❷差异化适应症开发:加速推进Gardasil男性接种市场,避开国产疫苗主攻的女性市场红海;

❸管理层本土赋能:新任总裁Kyle Tattle的亚太经验,需转化为对中国创新生态的深度融入;

然而,这些转型能否对冲政策与竞争压力尚待检验。恒瑞医药与GSK在COPD领域的合作,正挑战默沙东新收购的Ohtuvayre;而百济神州等本土企业的PD-1抑制剂出海,则提前预演了Keytruda的专利战。

默沙东与Moderna的同步裁员,揭示了生物医药行业的结构性转折。Moderna为削减15亿美元成本,不仅裁员10%,更将R&D投入从2023年的峰值缩减43%,其现金储备成为穿越寒冬的关键底气。当资本市场对“故事”失去耐心,现金流纪律成为比科学想象力更迫切的生存技能。

摩根士丹利报告警示:到2030年,默沙东、安进、BMS将成专利悬崖最大受害者,收入风险均超50%。当“重磅药物”生命周期被压缩,而研发成本突破20亿美元大关时,效率革命已成必选项。

裁员本质是行业从“blockbuster依赖症”转向多元化管线的阵痛。默沙东的抉择具有标杆意义——是将资源真正转化为肿瘤、心血管、呼吸疾病的创新动能,还是在财务指标压力下陷入新一轮短期主义?答案将决定其能否在2028年专利断崖前架起新的增长桥梁。

网友热议

@JackaLee(IP沪):

上半年裁辉瑞,下半年裁默沙东,外企药代彻底成夕阳职业了...建议默沙东直接和Moderna搞个‘裁员互助群’,名字就叫‘专利悬崖蹦极俱乐部’!

@Eason章老湿(IP粤):

Gardasil暴跌70%?该!国产九价一针便宜一千块,效果不输进口,默沙东还当中国人是韭菜呢?建议把400个裁员名额全给销售部,反正也卖不动了。

@杨邓瑞996(IP湘):

Keytruda占50%营收+2028年专利到期,现在才裁员?默沙东管理层反射弧比长颈鹿还长!有这功夫不如学诺和诺德,把Ohtuvayre和减肥药绑着卖。

@Jerry大基哥(IP苏):
中国区裁400人只是开始!等2028年K药专利一到期,恒瑞、百济的PD-1仿制药能把价格打骨折,到时候默沙东怕是要撤出中国...

@Monica宋慈(IP鲁):
心血管和肿瘤部门不裁员还扩编?建议默沙东员工连夜转岗肿瘤部!记住:在药企,离专利悬崖越远的科室,工位越稳(亲测有效)。

@徐小浩haohao(IPHK):

Moderna砍研发43%,默沙东断尾求生...行业寒冬实锤了!下一个倒下的巨头是谁?提示:名字三个字,首字母B,专利悬崖风险排名第二。

最后一条,
看你皮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