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病让她自卑了6年,一根细针让人告别“挤眉弄眼”的尴尬!

发布时间:2025-08-07 16:42  浏览量:1

63岁的李阿姨(化名)本可以享受退休后跳舞、旅游的快乐生活,却被“面肌痉挛”折磨了整整6年。她的左眼皮和嘴角总是不受控制地抽动,严重时甚至睁不开眼、说不了话。原本开朗的她变得自卑,连最爱的广场舞也不敢参加。

为了治病,她每隔几个月就要去当地医院注射肉毒素,反复治疗让她身心俱疲。直到偶然听说疼痛科有一种“细针微创”疗法——面神经射频消融术。

李阿姨找到浙大邵逸夫医院疼痛科吴跃医生并接受了治疗:仅用一根比笔芯还细的穿刺针,精准调控过度兴奋的面神经。术后当天,她的面部抽动明显减少,如今半年过去了,症状依然控制良好。“现在又能和老姐妹跳舞了!”李阿姨笑着说。

面肌痉挛

不只是“眼皮跳”

你以为面肌痉挛只是偶尔眼皮跳?错!

这是一种常见的脑神经疾病,表现为单侧面部肌肉不自主抽动,多见于中老年女性。早期可能只是眼皮跳动(眶周眼轮匝肌痉挛),逐渐发展到嘴角、脸颊甚至颈部肌肉抽动,少数患者可伴耳鸣

面肌痉挛在我国的年发病率为11/10万,虽然这种疾病不直接危及生命,但是会给患者带来社会性的心理困扰,影响其生活质量。严重时会导致眼睛无法睁开、说话困难、表情扭曲,被称为“社交杀手”

图源:参考文献[6]

面肌痉挛的病因

神经被“惹怒”了

面肌痉挛根据病因分为原发性(多见)和继发性(少见)。

原发性面肌痉挛最经典的病因学说为神经血管压迫理论,该理论认为其根本病因为面神经被血管压迫。我们的面神经像一条“电线”,负责控制面部肌肉。当附近血管(小脑前下动脉、小脑后下动脉、椎动脉等)长期压迫神经时,神经会异常放电,导致肌肉“短路式”抽动。

图源:图虫创意

面肌痉挛

有哪些治疗方法?

主要包括药物治疗、肉毒素注射、微血管减压术及面神经射频术等。

药物治疗

一般仅适用于早期病程及症状轻微的患者,包括卡马西平、加巴喷丁、氯硝西泮、巴氯芬等。

缺点

药物治疗有效率低、不良反应大,如疲惫、头晕、恶心、共济失调、影响日常工作生活等。

肉毒素注射

适用于口服药物无效、不愿行手术治疗及不适于手术治疗者。该方法是将 A 型肉毒杆菌毒素注射到痉挛肌肉,使冲动无法传递给效应肌肉,从而达到减轻肌肉痉挛状态的目的。 大多数患者在注射 肉毒素 后都有明显的改善,效果持续 3~4 个月 。

优点

该方法安全性高,创伤小,操作简便,不良反应少。

缺点

有效缓解时间短,需重复注射。

微血管减压术

适用于影像有明确血管压迫表现、其他非手术治疗无效、无明确面神经损伤史以及能耐受全身麻醉的患者。它是在全身麻醉后,通过开颅分离血管和神经,解除压迫。

优点

有效率高达90%以上,有效时间长。

缺点

需要全身麻醉,入颅操作风险较大,并发症较多,治疗费用高。

图源:参考文献[6]

射频消融术

它在影像(如 CT )引导下将一根细针穿刺至面神经处,通过射频热凝对其进行部分毁损。有研究表明射频消融术后 1 年和 1.5 年有效率分别约为 91.7% 和 81.6% 。

优点

该技术不进入颅内操作,安全性高,术后并发症为可复性面瘫;仅需在局部麻醉下完成,对不能耐受全身麻醉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治疗费用低,可重复操作。

与肉毒素注射相比,其有效时间更长;重复操作对有效时间无影响。故适用于药物治疗无效、不愿接受微血管减压术或术后复发以及不耐受肉毒素注射的患者的补充治疗。

图源:参考文献[6]

早诊早治早轻松

长期面肌痉挛可能引发焦虑、抑郁,甚至导致眼睑闭合不全、功能性失明,治疗要“量体裁衣”,可以根据患者自身情况、需求及医生建议选择不同的方法。

对面肌痉挛患者的预防建议

避免面部受寒(如勿用冷水洗脸、冬季戴口罩、避免空调直吹);

控制血压、血糖,减少血管病变风险;

规律作息、减少压力,避免疲劳。

参考文献:

1.王柏嵊,等.面肌痉挛病因学的研究进展.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21, 11(4): 246-248.

2.刘小兰, 等. 原发性面肌痉挛的临床诊治进展.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2, 21(12):1197-1201.

3.Herrero-Infante Y, et al. Hemifacial spasm through the last three decades: from etiology to efficacy and safety of long-term botulinum toxin treatment. Clin Neurol Neurosurg, 2021, 203: 106555.

4.Gutierrez S, et al. Real-world experience with botulinum toxin A for the treatment of hemifacial spasm: a study of 1138 injections. Clin Neurol Neurosurg, 2021, 205 (4): 1-4.

5.Lee MH, et al.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of 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 for hemifacial spasm: lessons from experience of 2040 cases. Neurosurg Rev, 2016, 39 (1): 151-158.

6.Xiang F, et al.The progress in epidemiological,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primary hemifacial spasm. Heliyon. 2024;10(19):e38600.

7.Huang B, et al. Awake CT-guided percutaneous stylomastoid foramen puncture and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of facial nerve for treatment of hemifacial spasm. J Neurosurg, 2021, 16 (4): 1-7.

作者:吴跃

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源及出处

浙大邵逸夫医院服务号 全新升级

打造一站式互联网诊疗服务平台

开启智慧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