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速递】《全球政策》(Global Policy), Vol. 16, No. 1, 2025 | 国政学人

发布时间:2025-08-14 21:37  浏览量:2

期刊简介

Global Policy(《全球政策》)是一本跨学科国际期刊,致力于汇聚顶级学者与实务专家,共同探讨全球性风险、公共与私人政策方案、集体行动难题、跨国政策协调与全球治理创新等问题,旨在搭建理论与实践桥梁,启发学术界、政府决策者和国际机构深化政策学习。其核心关注包括国际法与人权、气候与可持续发展、全球公共物品、经济金融治理等多个领域,并以期刊形式定期刊发引领性研究成果 。2019年该杂志影响因子为1.238。

期刊目录

1

Norm modification and the 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 Towards a four‑pillar framework

规范重构与保护责任:迈向四支柱框架

2

Exploring best practices for user engagement in peace and conflict research

探索和平与冲突研究中用户参与的最佳实践

3

A quiet convergence: The 2022 full-scale Russian invasion of Ukraine and Italian Parties' positions on the European Union

静默的趋同:2022年俄乌全面战争与意大利政党对欧盟立场的变化

4

The evolution of transnational municipal knowledge networks

跨国市政知识网络的演进

5

The Safety of Strangers: The Realities and Politics of Protecting Civilians in Times of War

陌生人的安全:战时保护平民的现实与政治

6

Humanitarian protection activities and the safety of strangers in the DRC, Syria and South Sudan

刚果(金)、叙利亚与南苏丹的人道保护行动与陌生人安全

7

Community self-protection, public authority and the safety of strangers in Bor and Ler, South Sudan

南苏丹博尔与勒尔:社区自我保护、公共权力与陌生人安全

8

Protection and Containment: Surviving COVID-19 in Palabek Refugee Settlement, Northern Uganda

保护与封锁:COVID-19时期乌干达北部帕拉贝克难民营生存之道

9

Negotiating faith in exile: Learning from displacements from and into Arua, North West Uganda

流亡中的信仰协商:从阿鲁阿流入与流出的迁徙中汲取经验教训

10

Seeking safety: Identifying protection gaps for artists in South Sudan

寻求安全:识别南苏丹艺术家的保护盲区

11

Safety Among Displaced South Sudanese in Khartoum: The Role of Christian Faith Communities

喀土穆南苏丹流离者的安全:基督信仰社区的作用

12

Sing safety: Understanding South Sudanese protection strategies through song

唱响安全:透过民歌理解南苏丹人的自我保护策略

13

Hiding in plain sight: IDP's protection strategies after closing Juba's protection of civilian sites

明处避藏:关闭喀布尔平民保护点后,境内流离民的自我保护策略

14

Basic income in crisis? (Hard) lessons from the pandemic

危机中的基本收入?——疫情中紧急基本收入的深刻教训

15

Harnessing network power: Weaponised interdependence in global tax policy

运用网络力量:全球税收政策中的武器化相互依赖

16

Enforcing export controls learning from and using the financial system

加强出口管制执行:借鉴金融体系的经验与机制

17

Maximizing STEM resources for diplomats: A framework for speed, depth, and accuracy

最大化外交官的STEM资源:速度、深度和准确性的框架

内容摘要

规范重构与保护责任:迈向四支柱框架

题目:Norm modification and the responsibility to protect: Towards a four‑pillar framework

作者:Thomas Peak,立陶宛维尔纽斯大学国际关系与政治科学研究所。

简介:将“国际责任”(R2P)现有的三支柱结构改为四支柱,是否有助于澄清规范内涵、缓解合法性争议,并增强其在当代国际社会中的可行性与共识基础?本文用规范理论分析与政策设计方法,得出以下结论:原三支柱容易被混同为“必须武力回应”,导致国家对和平工具产生警戒;重新构建四支柱有提升更大化和平回应的可能性、弥合不同国家对武力使用的分歧,以及解消支柱间的体系性混乱的三重优势。这一论述为联合国及成员国提供一个尚未正式模型化但具有清晰制度意义的修改方案,可作为R2P治理路径更新的理性出发点。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1758-5899.13457

探索和平与冲突研究中用户参与的最佳实践

题目:Exploring best practices for user engagement in peace and conflict research

作者:Thomas Bobo,Giuditta Fontana,伯明翰大学;Nino Kemoklidze,拉布丹学院。

简介:本文探讨了和平与冲突研究领域中,如何在研究的三个关键阶段(研究问题识别、数据收集与分析,以及研究成果传播)实现有效的用户互动,以提升研究实际影响力。作者通过系统回顾相关学术文献、对英国2021年“研究卓越框架”(REF)中提交的影响案例进行归纳式主题分析,以及结合个人经验反思,构建实用建议并总结关键原则。研究指出,互动的成效依赖于其时机、形式与持续性,只有建立在互信与跨专业文化的对话基础上的持续合作,才能实现用户参与的建设性与持久性。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1758-5899.13441

静默的趋同:2022年俄乌全面战争与意大利政党对欧盟立场的变化

题目:A quiet convergence: The 2022 full-scale Russian invasion of Ukraine and Italian Parties' positions on the European Union

作者: Georgios Karyotis,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政治与国际研究系。Ian Paterson,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政治与国际研究系。Andrew Judge,英国格拉斯哥大学政治与国际研究系。Andrea Capati,意大利罗马路易斯·圭多·卡尔利大学政治学系;Federico Trastulli,意大利维罗纳大学人文科学系。

简介:文章重点关注了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意大利主要政党在对欧盟立场上是否趋同,以及这种变化是否受到政党意识形态影响。通过对意大利主要政党万余条“脸书”帖子的 OLS 线性回归分析,研究发现,战争爆发后意大利主要政党“反欧”言论显著下降;极左与绿党立场转变明显,激进右派维持怀疑态度;相比疫情,俄乌战争提供了强化安全合作、扩大制裁与援助机制等政策响应窗口,不同政党据此调整对欧盟的支持角度。这一论点表明,外部危机可在短期内重塑国内政党间的对欧盟立场与竞争格局,这为整合理论中的危机驱动机制提供了实证支持。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1758-5899.13466

跨国市政知识网络的演进

题目:The evolution of transnational municipal knowledge networks

作者:Adi Weidenfeld,波兰华沙大学经济科学学院;Nick Clifton,英国卡迪夫城市大学会计、经济与金融系。

简介:本文研究跨国市政知识网络(TMKNs)如何演化为既保持核心一致性、又提升知识协同与政策影响的制度形态。作者通过整合现有二手数据,结合网络与系统理论,探讨其结构与功能随时间动态演变的机制。研究发现,尽管网络规模扩大,但城市参与意愿不均,资源分配低效;网络特征并非稳定生成,而是随时间重组、分化,影响其演化路径。作者在此基础上提出“初期松散—阶段性规范化—系统性知识协同平台”的最优路径,为跨国市政网络的治理与协同提供结构性框架与新视角。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1758-5899.13438

陌生人的安全:战时保护平民的现实与政治

题目:The Safety of Strangers: The Realities and Politics of Protecting Civilians in Times of War

作者:Naomi Pendle,巴斯大学社会与政策科学系。

简介:本文聚焦战争中平民保护问题,指出尽管国际社会投入巨资并发布高层承诺,但现实中平民仍频遭战火波及。这一“安全缺失”凸显出规范与实践之间的巨大落差。作者认为,理解战时保护政治的关键在于关注平民的日常安全实践,即他们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所发展出的自我保护策略——这些实际经验揭示了地方、国家与国际之间围绕合法性、权力与公共权威的争议与协商机制。研究以苏丹、南苏丹和乌干达为案例,通过民族志和民族音乐学等定性方法,展示平民如何通过社会实践定义何为“保护”,并强调只有将这些微观经验纳入分析,国际社会才能更真实地理解保护危机保护并设计更有效的响应机制。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1758-5899.13499

刚果(金)、叙利亚与南苏丹的人道保护行动与陌生人安全

题目:Humanitarian protection activities and the safety of strangers in the DRC, Syria and South Sudan

作者:Tom Kirk,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人文学部;Naomi Pendle,英国巴斯大学;Anastasia Vasilyeva,独立顾问。

简介:本文探究全球三场长期冲突——刚果(金)、叙利亚与南苏丹,对人道组织宣称的“保护陌生人”行为是否真正契合受影响群体对“保护”的理解提出质疑。作者精选红十字国际委员会、乐施会与挪威难民委员会网站中相关报告、简报、政策文档,运用“保护之蛋”(Protection Egg)模型对其表述进行编码与解读。在分析中,作者发现人道行动正趋向于向“同侪揭露”、“冲突调解”、“支持自我保护与社区保护策略”、以及“改善国家与社会关系”这些保护方式之间出现共识。因此,作者强调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共享的“保护”公共话语框架,以明确界定人道主体公示性承诺的边界、能力与预期。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1758-5899.13378

南苏丹博尔与勒尔:社区自我保护、公共权力与陌生人安全

题目:Community self-protection, public authority and the safety of strangers in Bor and Ler, South Sudan

作者:Tom Kirk,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人文学部;Naomi Pendle,英国巴斯大学;Abraham Diing Akoi,独立研究员。

简介:该研究聚焦南苏丹的博尔(Bor)与勒尔(Ler)社区,探讨在持久冲突背景下,社区自身的保护策略与公共权力互动如何影响“陌生人”(即非亲属平民)的安全。基于当地访谈数据,文章指出:保护并非仅由国家、人道组织或维和部队提供,社区通过日常实践展现出韧性与主动性——其运用对本地地理、武装力量与规范的深厚了解以实现实际安全。在此过程中,公共权威结构与社区自身能力相互作用,揭示了能够促成保护行为的条件与资源。研究强调,将“保护”重新植根于南苏丹人的日常语境,有助于构建更实际、有效并被社区接受的人道干预模式,也为面对破碎承诺感到怀疑的社区提供了更可行的保护方案。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1758-5899.13364

保护与封锁:COVID-19时期乌干达北部帕拉贝克难民营生存之道

题目:Protection and Containment: Surviving COVID-19 in Palabek Refugee Settlement, Northern Uganda

作者:Sophie Mylan,伦敦大学伦敦卫生与热带医学院全球健康与发展系。

简介:面对形势逼人的公共卫生危机,封控政策是否真正符合难民自身的安全需求?本文关注乌干达北部帕拉贝克难民营中抗击 COVID-19 的“保护”与“封锁”机制的冲突。研究采用民族志方法,在 COVID-19 疫情期间深入观察南苏丹难民社区,分析封锁政策与社区“自我保护”行为之间的张力。尽管政府与人道组织试图通过减少流动实施封锁来保障安全,但难民通过社会边界的维系和灵活的出行,发展出自下而上的保护策略。这些策略建立在边境地缘关系与历史互动基础上,当封锁政策失去合法性、经济困境加剧时,难民更倾向反抗或绕过官方措施。因此,文章强调政策建议应尊重难民行动能力、加强政策的长期合法性,并融入生计与社会动态考量。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1758-5899.13496

流亡中的信仰协商:从阿鲁阿流入与流出的迁徙中汲取经验教训

题目:Negotiating faith in exile: Learning from displacements from and into Arua, North West Uganda

作者:

Tom Kirk,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人文学部;Naomi Pendle,英国巴斯大学;Anastasia Vasilyeva,独立顾问。

简介:本文探讨乌干达阿鲁阿地区两次流离事件中宗教如何塑造保护与合法性问题。以1980年代阿明政权后期逃离者与2013年后涌入的南苏丹难民为例,文章回答了宗教在流离者生存与人道介入中扮演何种角色。研究发现,宗教行动者并非人道体系中可被简单工具化的单一力量;其合法性源于复杂的历史-结构互动,且常处于脆弱位置。基于研究结果,文章呼吁人道主义实践在推动“本地化”与与宗教合作时,必须更深入理解地方历史与内部多元性,避免以通用工具包替代对语境的细致考量,从而更负责任地整合宗教资源以增强保护效果。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1758-5899.13353

寻求安全:识别南苏丹艺术家的保护盲区

题目:Seeking safety: Identifying protection gaps for artists in South Sudan

作者:Kara A. Blackmore,伦敦政治经济学院与伦敦大学学院。

简介:本文聚焦南苏丹冲突环境下艺术家的脆弱处境,探讨为何国际人道法虽守护文化遗产,却忽视了作为“文化权利捍卫者”的艺术家。通过实地证据,文章揭示艺术家因其象征性社会角色而遭受迫害,却难获得法律保护,被迫成为非正式的“安全防线”角色。这些艺术家发展出的自我保护策略不仅体现求生创意,也反映出长期象征性暴力区域中的社会和政治动态。作者认为,在冲突中的艺术介入和保护框架中,必须承认艺术家的独特脆弱性与行动潜能,以促成更具包容性的研究与人道政策设计。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1758-5899.13500

喀土穆南苏丹流离者的安全:基督信仰社区的作用

题目:Safety Among Displaced South Sudanese in Khartoum: The Role of Christian Faith Communities

作者:Nelly Caesar Arkangelo,伦敦政治经济学院非洲研究所。

简介:本文聚焦在喀土穆居住的南苏丹流离者面临的安全问题,探讨在公共服务匮乏、弱势身份下,基督信仰社区如何通过激活自我及社区保护策略、推动倡导并联合其他护援主体,并运用“被流离的信徒”身份,为同胞提供归属感、人性尊严与安全保障。研究指出,基督教信仰群体不仅是信仰支持者,更是有效的社会保护平台,能在缺乏制度支持的环境中代理保护职能。基于上述论断,作者呼吁人道主义机构与政府应倾听并尊重这些信仰共同体的本地实践,避免削弱其作用,并应将其纳入集体保护策略并建立合作机制,从而更全面地满足南苏丹人在当地的保护需求。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1758-5899.13497

唱响安全:透过民歌理解南苏丹人的自我保护策略

题目:Sing safety: Understanding South Sudanese protection strategies through song

作者:Sylvia A. N. Nannyonga-Tamusuza,乌干达麦克雷雷大学;Naomi Pendle,英国巴斯大学。

简介:本文的研究主题是如何通过音乐理解南苏丹人民在冲突环境中的自我保护策略。作者提出应将民族音乐学作为人道主义和维和研究的重要方法。音乐创造了表达情感和政治意涵的空间,这些往往难以通过言语表达;音乐家具有塑造行为的权威,而歌曲常用于传播安全策略、塑造保护记忆和社会意义。文章基于南苏丹 Warrap 州的实地研究,分析该地区长期冲突与援助干预背景下的音乐规范与不断演变的保护实践。作者指出人道行动者不应将自我保护策略工具化,而应深入理解其背后政治逻辑和文化语境,从而提升对平民保护行为的洞察与响应能力。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1758-5899.13498

明处避藏:关闭喀布尔平民保护点后,境内流离民的自我保护策略

题目:Hiding in plain sight: IDP's protection strategies after closing Juba's protection of civilian sites

作者:Tot Janguan,乌干达蒂卡麦肯基大学;Tom Kirk,伦敦政治经济学院。

简介:本文研究联合国驻南苏丹维和部队(UNMISS)将喀布尔保护平民点(PoC)移交给过渡政府后,境内流离民如何在援助减少、安全被削弱、缺乏可靠保护机制的情况下自主寻找安全保障。通过关键知情人访谈、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论文揭示难民营居民发展出独立的保护策略——包括隐藏身份、限制生活自由、牺牲生计与公共表达。虽然当前局势相对平稳,但此种脆弱状态不可持续,将危及难民安全及和平进程。因此,作者呼吁人道组织和政府加强支持,构建更具包容性与可持续性的保护机制。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1758-5899.13206

危机中的基本收入?——疫情中紧急基本收入的深刻教训

题目:Basic income in crisis? (Hard) lessons from the pandemic

作者:Jurgen De Wispelaere,Joe Chrisp,巴斯大学政策研究所;Leticia Morales,智利南方大学法学院。

简介:本文反思新冠疫情期间紧急基本收入(EBI)试行带来的启示:尽管危机期间曾为基本收入政策打开“窗口”,但将此作为推动制度变革的长期策略,往往是“痴人说梦”。理论和实证均表明,依赖危机推进基本收入更像“愿景”,而非具备政治可行性的现实路径。实现基本收入制度化,必须依赖长期公共意识建设、广泛利益联盟和坚实政治合作,而非等待下一个危机来临。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1758-5899.13461

运用网络力量:全球税收政策中的武器化相互依赖

题目:Harnessing network power: Weaponised interdependence in global tax policy

作者:Rasmus Corlin Christensen,哥本哈根商学院组织系。

简介:本文探讨全球资本流动性如何削弱国家税收主权,并提出“武器化相互依赖”策略以应对资本避税问题。作者指出,多年来,税务天堂、跨国企业与富人利用全球网络结构绕过国家监管,侵蚀公共财政与民主机制。文章强调,监管创新应聚焦网络“关键节点”(如金融机构、企业子公司与专业中介),通过定位这些节点控制资本流动,从而恢复国家财政能力与政策空间。该方法利用网络结构的非对称性,强化国家对全球财富网络的影响力,提升打击逃税与制裁规避的效力。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1758-5899.13456

加强出口管制执行:借鉴金融体系的经验与机制

题目:Enforcing export controls learning from and using the financial system

作者:Benjamin Hilgenstock,Elina Ribakova,Anna Vlasyuk,乌克兰基辅经济学院 KSE 研究所;Guntram Wolff,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

简介:本文主要聚焦于俄罗斯军事产业对关键西方技术依赖背景下的出口管制执行困境。研究发现,由于供应链复杂、财务结构不透明,传统监督机制难以有效执行出口限制。作者建议借鉴反洗钱(AML)与反恐融资(CFT)框架,赋予金融机构监督出口管控商品交易和阻断非法流动的职责。此外,非金融企业应学习银行“了解客户”(KYC)机制,推进出口合规审核。作者认为,若配合政府调查与惩罚措施,这种网络式制度可增强国际出口管制的效力,打造更可靠的经济技术制裁工具。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1758-5899.13463

题目:Maximizing STEM resources for diplomats: A framework for speed, depth, and accuracy

作者:Lee E. Voth-Gaeddert,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生物设计研究所。

简介:本文的研究问题是:如何构建一个框架,使外交人员能够迅速、深入且准确地获取STEM(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领域的信息,以应对复杂的全球性挑战。研究方法聚焦于三个关键指标:响应速度、内容深度与适用性,以及准确性的一致性。通过对美国外交事务中的网络搜索、培训项目和咨询服务等工具进行分析,研究识别出在这三个维度上表现优异的工具。作者据此得出结论,外交机构应优化其资源配置,提供快速、深入且可靠的STEM信息以提升外交效率。

原文链接: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1758-5899.13462

译者:周子荷,国政学人编译员,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政治专业,研究兴趣为全球治理。

审校 | 赖永祯

排版 | 史轩

本文源于《全球政策》,本文为公益分享,服务于科研教学,不代表本平台观点。如有疏漏,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