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细胞的“外衣”就能认出它?科学家发现大脑细胞分类新妙招!

发布时间:2025-05-21 11:57  浏览量:3

科学家发现,通过观察脑细胞"身体"周围15微米范围内的细微结构(比如细胞核褶皱、突触密度等),就能像看身份证一样快速识别它们的种类,准确率超90%!这种方法比传统方法快10倍,还能发现稀有细胞类型。

为什么要研究这个?
大脑就像超级城市,有860亿个"居民"(神经元)。传统区分细胞类型的方法就像查户口:

✂️ 老方法:要把细胞的所有"触手"(轴突/树突)完整画出来,费时费力(1个细胞要校对5小时)

💰 成本:重建1立方毫米脑组织(米粒大小)需要100万美元

🧩 痛点:1/3细胞因位于样本边缘导致"触手"不完整,影响判断

图1:大规模自动分割需辅以抗误差的细胞类型分类策略

图2:皮层细胞的胞体周围区域结构解析

新方法有多厉害?
研究团队分析了9.4万个细胞后发现:

🔍 观察范围:只看细胞核周围15微米(头发丝直径的1/5)

🎯 识别特征

细胞核"皱纹"多少(抑制性神经元皱纹少且稳定)

"身体"胖瘦比例(兴奋性神经元像不同高度的竹笋)

突触"插座"密度(抑制性神经元插座更密集)

🚀 效果

认出烛台细胞(仅占0.1%)成功率提高1600倍

发现新型"专盯5P-NP神经元"的警卫细胞

图3:细胞核与胞体特征的差异呈现显著的层级和细胞类型差异

图4:突触后侧结构(PSS)特征揭示细胞类型特异性结构模式

应用前景:
1️⃣ 脑疾病研究:快速定位病变细胞类型
2️⃣ 脑图谱绘制:效率提升10倍的"细胞普查"技术
3️⃣ AI医疗:类似算法可用于癌症细胞识别

图5:分层预测支持全数据集尺度的神经环路分析

图6:胞体周围特征空间助力高效筛选稀有细胞

趣味类比:
以前认人要看全身+行为轨迹(像查完整监控录像),现在只看面部特征+常去地点就能精准识别,还能发现潜伏的特工!

这项研究登顶《自然》杂志,被同行评价为"重新定义了细胞分类的游戏规则"。下次当你说"脑壳疼"时,可能真有科学家在观察你神经元的外套呢!🧠✨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4-07765-7

参考文献:

Elabbady L, Seshamani S, Mu S, Mahalingam G, Schneider-Mizell CM, Bodor AL, Bae JA, Brittain D, Buchanan J, Bumbarger DJ, Castro MA, Dorkenwald S, Halageri A, Jia Z, Jordan C, Kapner D, Kemnitz N, Kinn S, Lee K, Li K, Lu R, Macrina T, Mitchell E, Mondal SS, Nehoran B, Popovych S, Silversmith W, Takeno M, Torres R, Turner NL, Wong W, Wu J, Yin W, Yu SC, Seung HS, Reid RC, da Costa NM, Collman F. Perisomatic ultrastructure efficiently classifies cells in mouse cortex. Nature. 2025 Apr;640(8058):478-486. doi: 10.1038/s41586-024-07765-7. Epub 2025 Apr 9. PMID: 40205216; PMCID: PMC11981918.

编译作者:zouki(brainnews创作团队)

校审:Simon(brainnews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