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同侠:古籍里的“肾家圣药”——双肾藤,降低尿蛋白临床显真章

发布时间:2025-05-23 14:37  浏览量:1

中医药在肾病治疗中具有调节免疫、减轻炎症反应的多靶点优势。今天要说的双肾藤,在《滇南本草》里叫"黄鳝藤",性味苦甘微寒,归肝、肾经,多生长在云南、广西等地的山野林间。清代《本草纲目拾遗》记载其"主腰脚痹痛,利小便",这味药如今在我们肾病科有了新使命。

现代研究发现[1],双肾藤含黄酮类、三萜皂苷等活性成分,能显著降低尿蛋白、改善肾间质纤维化。我们用它主要治疗慢性肾炎、糖尿病肾病出现的腰酸乏力、水肿尿浊。药理实验证实其提取物可抑制TGF-β1通路,减轻肾小球硬化,这和西医常用的RAAS抑制剂有协同作用。

图片来源于:中国医药信息查询平台

我接诊的张某就是典型案例,42岁男性,2024年3月12日初诊时24小时尿蛋白定量高达3.8g(正常<0.15g),血肌酐156μmol/L,西医诊断为IgA肾病(Lee分级Ⅲ级),曾用缬沙坦治疗半年效果不佳。

患者主诉腰膝酸软、晨起眼睑浮肿,舌暗红苔薄黄,脉沉细,辨证属脾肾气虚兼湿热瘀阻

基础方用双肾藤配黄芪、丹参、土茯苓、金樱子,配合缬沙坦80mg/日。

注意:因每个人的病因病机体质不同,中西药治疗须由执业医师辨证施治并开具处方,患者不可擅自抓药服用,以免贻误病情或引发药物不良反应。

二诊时尿蛋白降至2.1g,加用芡实固精;三诊复查尿蛋白1.2g,血肌酐回落到121μmol/L,水肿消失。

这个案例印证了中药在改善肾脏微循环方面的独特价值,但要注意双肾藤不宜空腹服用,脾胃虚寒者需配生姜,孕妇禁用,用药期间每月需监测血钾和肾功能。

参考文献
[1] Zhang, L. (2024). Renal protective effects of herbal medicine. Nephrology, 29(3), 201-215.

【原创声明】本医学科普系本人临床实践经验总结成果,未侵犯第三方权益,如引用古籍及现代研究文献均已规范标注。未经授权严禁转载、摘编,版权归作者所有,侵权必究。本账号发表任何方剂经方均只作为专业人士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尝试,不承担任何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