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荷兰线材教父Edwin Rijnveld

发布时间:2025-07-21 04:57  浏览量:1

来自荷兰的Edwin Rijnveld先生是著名的晶彩和银彩品牌的创始人。他的事业开始于1983年,虽然算不上“最早的HiFi线材品牌”,但也是头一批搞HiFi发烧线材的,而且进入中国市场也很早。

我上一次见他是2020年1月。图为我当时为他做现场翻译。我对这件事印象深刻是因为之后就来新冠了,一连数年老外都没法再来国内。包括音响展很多都停了,更不用说看到老外了。当时他说的一些关于线材的经验和观点我曾写过一篇小文,有兴趣的可以搜一下。

现在总算是一切恢复正常了,上周末的TAS音响展上也能看到很多来自厂家的老外。在这样的背景下,Edwin又来到上海,出现在今天的试听演示会上。

这次试听会器材很够档次,主要是innuos的数播+Vitus解码和前后级+爱诗特浓FORZA落地大型扬声器。Edwin也听得很认真。

当然现场系统里用了全套的晶彩“艺术家”系列单晶银线材。

又有机会见面,聊一聊是必需的。下面就透露一些和Edwin聊的东西,有他个人信息的“剧透”。

HiFi音响线材品牌在1970年之前其实是不存在的。虽然也有一些厂家在做线材方面的“研究”,但是没有一家专门为了做线材而存在的独立品牌。直到Monster Cable的出现。怪兽线由华人Noel Lee创立,是地球上第一个专业研制“发烧线材”的牌子。Edwin的银彩Siltech成立于1983年,也是很早开始在这个领域探索的HiFi线材品牌之一。Edwin说他和Noel Lee其实认识很多年,一开始Noel Lee也很喜欢他(这个年轻人),但后来慢慢开始不那么喜欢了,因为这个年轻人的牌子渐渐超越Monster Cable了。

Edwin说他这次来上海,除了参加今天的这场演示会,另外一个重要的事情是录制唱片。他和上海爱乐乐团有合作,在SMG(上海文广)的录音室里录制音乐。录制谁的音乐呢?竟然是他自己写的!他说最近几年在学习作曲,已经写了一些交响曲,近期还尝试写室内乐。

所以常有人说国外的HiFi设计师音乐素养高,确实是有道理的。我不知道国内有哪个设计师是能写交响曲和室内乐的 …… 唱片录制好了之后Edwin说会考虑出版CD、黑胶或者以流媒体方式发行。也许我们会在未来的晶彩/银彩的演示唱片上听到他的作品。

当然Edwin先生和音乐的关系是长久以来一直密切保持着的。很多人都知道银彩和晶彩是一家夫妻档,他的太太Gabi是一位专业水平的钢琴家,也曾以钢琴家身份录制过唱片。下图是以前有一次Gabi在上海安润为客户签售一根晶彩的电源线。

Edwin年轻时还曾经在荷兰Philips唱片公司任职过。据他说,后来进入数码时代,许多模拟母带Philips都不要了,有一部分数字化了,有很多干脆就不要了,Edwin就趁机全收,分文未花拿到很多宝贝。因此他现在手头藏着很多Philips的模拟母带,这些宝贝他永远都不会拿出来卖。这真是让人羡慕的事情啊。

还聊起荷兰一家专门制作发烧录音的唱片品牌STS Digital。STS和银彩也有过合作,由银彩为STS的录音室提供线材。我有过STS的Test CD,觉得声音非常好,把模拟录音转制得很传神。Edwin说部分原因是STS播放模拟母带用的是飞利浦的专业开盘机。现在很多人迷信Studer,而Edwin认为其实飞利浦的录音机声音更好,所以才能达到那样的转制效果。

这让我联想到另一位熟悉的线材元老——美国PAD的创始人Jim Aud。这同样是一位痴迷于音乐的老头,藏有大量的LP和开盘带,每天都要花很长时间欣赏音乐。确实,这些HiFi行业的元老自身都是真正的爱乐者,内在对音乐和音响的热爱才是他们事业的最大驱动力。下图是我以前和美国老头Jim Aud的合影。

Edwin还聊起一个国内对荷兰的非常常见的“误传”。这个误传说的是荷兰人自己不叫自己国家Holland(荷兰),而永远是叫Netherlands(尼德兰)。这个说法流传得非常广,但是不是这样的呢?Edwin说并非如此。固然尼德兰确实是荷兰的正式官方名称——Koninkrijk der Nederlanden,英语为The Kingdom of the Netherlands,但是荷兰人照样会用Holland指自己的国家,只是这个称呼有点老派罢了。法国人则会把荷兰称作les Pays-Bas,意思是“低地”。由于荷兰海拔很低,有些地区甚至低于海平面,故得了“低地”的名称。

Edwin的英语非常好,好于大多数一般的德国人、北欧人。他还会说德语、法语。据他说荷兰人普遍会说几种欧洲语言,特别是荷兰语和德语的关系很近。甚至荷兰人不经过特别学习都能听懂部分德语。这应该是一种“传统”,因为几百年来荷兰人就长于贸易,一直和各国做贸易,因此养成了学习外语的习惯和传统。

由于和上海爱乐乐团的合作录音关系,Edwin在未来可能也会经常来上海,他说可能每年会来两次。希望这位老朋友能带给发烧友更多更好的线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