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事坚持1000天会发生什么?40岁的他,震撼全网

发布时间:2025-07-30 05:28  浏览量:1

1000天坚持做一件事,你得到了什么?

「让我的灵魂得到了救赎,找到了人生的价值和方向。 」

——堂主Lee

7月19日下午3点多,博主「堂主Lee」历时12个小时,完成了100公里的长跑。

短暂休息到了晚上,他又完成了1000个俯卧撑、1000个深蹲、1000个仰卧起坐。

期间全程直播,观看人次高达百万,B站排行第一。

堂主在网上以践行「埼玉训练法1000天挑战」 而走红,内容是每天10公里跑步,深蹲、俯卧撑、仰卧起坐各100个。

而19号正是最后一天,这天他完成的训练量是平常的10倍。

或许你会反复看几遍以上的数字,确认是不是看错了。

是的!这么离谱的挑战真有人完成了!

这并不是天赋异禀的人做了一件惊天地的事,而是一个人普通人通过朴实的行动,一步步成长,最终成就一个平凡却震撼人心的故事。

如果你对人生感到迷茫、挫败、无力,那么今天的文章,或许能给你一点力量与方向。

2021年8月24日,堂主发布了第一天践行「埼玉训练法」的视频。

所谓「埼玉训练法」,源于风靡一时的动漫《一拳超人》。

主角埼玉本是一个普通人,

他通过每天10公里跑步,深蹲、俯卧撑、仰卧起坐各100个,如此坚持3年不间断,获得了无比强大的力量,能够一拳打败任何敌人。

当时网上有不少人模仿这个训练法,作为噱头吸引一波流量,而大多数人没多久就不再坚持了。

因此,对于堂主的首天训练,人们并没太在意。

在第一天的视频里,堂主这样说道——

感觉蹉跎了好多年,最近一直想找个机会做出些改变,犹豫徘徊了好多天,从今天开始第一天……

他没有过多讲述过去,后来人们知道他已年过35,离异,生活拮据,以及他对过去的自己并不满意。

第一天,他跑了6公里就感到腹部痉挛疼痛难忍,走了一段休息,才把后面的距离完成。

做自重训练时,他就在工作的小铁皮屋里完成,环境非常简陋,有些动作也并不规范。

在做深蹲前,他还对着镜头说「应该不是很难」,可结果分成四五组才做完。

有网友在底下留言,说训练法毕竟只是漫画的设定,其实并不科学,他这样下去坚持不了多久,身体会出事的。

堂主也承认自己对运动知识了解有限,接下来会慢慢调整。

后来,他给自己增设定期的休息日让肌肉得到恢复,动作也逐渐更加标准。

接下来,无论刮风下雨,霜冻下雪,他都坚持训练,并把每天的训练视频发到网上打卡。

而随着堂主的体能逐渐变强,他经常会给自己加训练量。

比如在整百的天数里给运动量翻倍(例如第800天8倍,1000天10倍),在最后的200天里,他平均每次日常训练都是跑30多公里。

算上休息和伤病的时间,还有偶尔参加马拉松还不计入挑战天数,堂主最终用了1400多天,完成了1000天训练的挑战。

在最后一天的挑战里,40岁左右的他,在跑了80公里的时候,还能拿着手机直播和观众互动,神态和话语间,透露着从容与自信。

如今,他已成为一名有影响力的运动博主,许多粉丝在他的影响下,也开始去行动、坚持,改变自己。

你或许会有疑问:堂主为什么要做这件事?又是如何坚持下来的?

他是这样回答的——

因为要改变自己糟糕的现状。行动起来并且不断思考,度过迷茫期你就会发现新大陆,找到属于自己的赛道。要坚定一个信念,努力做到极致才能彻底改变自己。

在人生中,很多人都面临过这样的低谷——

在某次巨大的挫败之后,原本的自尊心被狠狠地击碎了,感觉到未来没有方向、自己没有价值、生活没有意义,

甚至觉得,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直到某一天,在内心深处升起一个念头:「我想重新活一次。」

但对于一个中年人来说,想把这句话说出来、践行出来并不容易,它需要莫大的勇气。

即使想要重新活一次,很多人也不知道该从何下手。

而堂主则通过行动给出了答案:从坚持做一件事开始。

跑步、深蹲、俯卧撑、仰卧起坐,这些都是再平常不过的动作,但当把它们做到极致,就能成就一个人的蜕变。

在堂主的主页里,能够看到这1000天里的每天视频记录。

其实,除了前面几天,以及整百的天数,大部分视频都是没多少播放量和互动的。

毕竟,对于大量重复的内容,并不会有太多观众坚持关注。

而这也是真实的人生,大部分日子都是平凡的。

但在这些普通的日子里,堂主也是坚持训练、记录、上传视频。

有网友评论道:堂主最厉害的地方,并不在于第1000天完成挑战,而在于开始的第一天,以及后来每一天的坚持。

一开始,堂主也没想到自己能完成挑战,他的心态更像是《长安的荔枝》中的李善德——

不甘于现状,渴望见证自己的全部力量之极限,这或许也是生命的本能。

如果用一句话去总结堂主的变化,我想是:更有生命力了。

生活中,我们会看到有的人生机勃勃,有的人死气沉沉。

在心理学看来,这分别对应一个人身上的「生能量」与「死能量」。

这乍一看似乎有些抽象,但背后的原理并不复杂。

当你脑海里冒出一个想法,这就形成了一股能量,把它表达出来、做出来,这股能量就「活」出来了,成为了生能量。

相反,如果想法被压抑了下去,没有表达,也没有行动,那么这股能量就「死」掉了。

如果把人的内心比喻成水,生能量能让水流动起来,使其不会腐败,充满生机。

而当人的一切想法都停留在脑子里,无法释放的话,内心则会变成一潭死水。

因此你会发现,许多内耗的人往往容易感到疲惫无力,就是因为他们的想法都只停留在脑中,并未能「活」出来。

而当你去表达、去做事、去行动,能量便流动起来,力量也会随之恢复。

最近,好友小冬和我分享了一段相关的经历。

长时间以来,她都认为自己是一个不上进、只想躺平的人,她长期没上班,看小说玩手机就过去了一天。

小冬找工作也非常佛系,觉得能混日子苟活就行。

而最近,她面试了个写小说相关的岗位,面试官需要她拿出自己的作品。

而她并没有作品,为了应付,就随便写点流水账发布在网上充数,不过点击量和读者反馈并不好。

按照小冬以往的个性来说,这已经足够应付了,但看到那些糟糕的反馈,她感觉神经似乎受到刺激,想要争口气证明自己能写好。

于是,她去学习写作课、查相关资料,埋头狂写,竟然能一天写6小时以上,待回过神来,已经连续写了1个月了。

小冬感到震惊,曾经她一直以为,活着就是能躺就躺,别瞎折腾。

如今她却发现,这样高强度的写作并没有摧残她,而是让她变得更精神了。

因为,她把心中的想法「活」出来,于是生命力便开始流动了,而每一步脚踏实地的行动,都会反过来滋养一个人。

马拉松选手基普乔格说:

这句话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诚然,跑步无法改变人生活中的具体问题,无法解决债务问题、无法修复破裂的感情,无法化解你与人的矛盾。

而当一个人完成了一件原以为自己绝不可能完成的事,那么他就能在心底处,改变对自己的认知——从「我不能」,变成「我可以」。

生活中,许多人陷入到困境里时,都会向外寻求方法:怎么办?谁能教教我该怎么做?

可你会发现,在许多情况下,并没有那么具体的方法,或是你即便听到了方法,却依然感受到很无力。

因为,在人生的困境面前,考验的是人的意志力,是你内心最深处里面,对自己的认知。

巴黎奥运会上,樊振东对战张本智和,前面一度被2:0领先,后来樊振东一点点调整,一点点逆转,鏖战到第七局7:7,胜负依然未定。

当时解说员讲了这样一句话:

而这种意志力和血性从哪里来?

就是从平日里的训练、汗水,脚踏实地的行动中来。

而定义一个人到底是谁,关键并不在于他「怎么说、怎么想」,而在于他「如何行动」。

正如堂主在最后一天完成100公里时,对粉丝们说的话——

去行动,做下去,这个过程会滋养你、重新塑造你、让你获得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