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营养】从 “心” 出发,正念饮食开启身心合一的减重之旅——华西减重秘籍第四集
发布时间:2025-08-01 15:55 浏览量:1
作者:胡雯
四川省临床营养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
四川省卫生科学技术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副会长/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营养与食品安全分会会长/中国医师协会营养医师专业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营养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
从事临床营养医、教、研、管相关工作。承担国家级、部省级科研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60余篇,参与制定指南/共识20余本,主编、参编著作10余部。带领团队创造临床营养学科多个第一。
文章来源:天府临床营养
已授权《临床营养网》转载
热衷减重的小伙伴们,华西减重秘籍终于来到第四集啦!在前三集中,我们澄清了一些减肥误区,探讨了如何“会吃才会瘦”,了解了什么是能量代谢。点击回顾:
今天,让我们直面一个更隐秘的挑战——如何正确识别情绪需求,让减肥不再硬扛,而是听懂身体真正的声音。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
※ 明明不饿,却总想往嘴里塞点什么;
※ 压力大时疯狂炫零食,吃完又后悔;
※ 无聊时机械地刷剧吃薯片,回过神来袋子已经见了底…
其实,这可能不是你的肚子在抗议,而是大脑拉响了“情绪警报”。我们常常误把情绪饥饿当作生理饥饿,用食物来填补内心的空洞,结果却陷入"吃-后悔-更想吃"的恶性循环。
(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
一、为什么会长胖?
※ 食物成瘾
美食,总是让人难以抗拒。无论是街头巷尾的诱人小吃,还是餐厅里精致的美味佳肴,它们的香气和味道仿佛有一种魔力,让我们忍不住一次次伸出手。这种对美食的强烈渴望,就像一种“瘾”,让我们陷入“一直吃吃吃”的循环。
食物成瘾是一种心理现象,当我们品尝到美味的食物时,大脑会释放一种叫做多巴胺的神经递质,让我们产生愉悦感。这种愉悦感让我们对美食念念不忘,从而陷入一种“吃—愉悦—想吃”的恶性循环。就像一个瘾君子对毒品的依赖一样,我们对美食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
※ 情绪性进食
除了食物成瘾,情绪性进食也是导致我们长胖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我们感到压力、焦虑、孤独或者无聊时,往往会通过进食来寻求安慰。食物就像一个“情绪缓冲器”,让我们在短时间内忘却烦恼,获得一丝满足感。
然而,这种通过进食来抵抗消极情绪的方式,不仅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反而会导致我们摄入过多的能量,最终导致体重增加。
情绪性进食是一种心理上的依赖,我们用食物来填补内心的空虚,却忽略了真正需要解决的情绪问题。
二、正念饮食:开启健康减重之旅
面对食物成瘾和情绪性进食的困扰,我们需要一种全新的饮食方式来打破这种困境。
正念饮食就是这样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健康饮食方式,它不设禁食清单,而是通过培养对食物的觉察力和控制力,帮助我们建立更健康的饮食关系。
这种饮食方式的核心在于有意识地觉察进食过程,学会区分生理饥饿与情绪饥饿,从而摆脱情绪化进食的恶性循环。
(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
(一) 与传统饮食减重相比,正念饮食的益处
传统饮食减重方法通常依赖于严格的饮食控制,比如精确计算卡路里、划分"允许"和"禁止"的食物种类,甚至要求完全戒断某些高能量食品。
这种方式在短期内可能会带来明显的体重下降,但从长远来看,却存在诸多弊端:
※ 心理压力大:长期压抑食欲、过度关注数字(如卡路里、体重秤上的数字),容易让人产生焦虑和挫败感。
※ 易反弹: 一旦意志力耗尽,很多人会陷入"报复性进食",暴饮暴食的情况频发,导致体重快速反弹。
※ 忽视身体信号: 机械化的饮食规则让人忽略身体的真实需求,比如明明已经饱了,却因为"还没吃够蛋白质"而继续进食。
相比之下,正念饮食提供了一种更科学、更人性化的减重方式。它强调的是对食物的觉察和欣赏,帮助人们重建与食物的健康关系,而不是简单的限制。
具体来说,正念饮食的核心优势在于:
※ 专注当下,享受进食过程
放慢进食速度,真正品尝食物的味道、口感和香气,而不是机械地吞咽。通过细嚼慢咽,给大脑足够的时间接收"饱腹信号",避免过量进食。
※ 区分生理饥饿与情绪饥饿
学会识别自己是因压力、无聊而想吃东西,还是因为身体真正需要能量。
※ 无罪恶感饮食
不妖魔化任何食物,允许适量享受喜欢的食物,减少因过度限制导致的暴食冲动。通过觉察,自然减少对高糖、高油食品的依赖,而不是强迫自己"绝对不能吃"。
※ 长期可持续
没有严苛的规则,更容易融入日常生活,形成终身受益的饮食习惯。
通过正念练习,逐渐培养对身体的信任,学会"听从身体的声音"。
(二)如何进行正念饮食?
那正念饮食该如何实践呢?其实很简单,只需要我们在进食时保持专注和觉察。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实践方法:
※ 专注进食:在进食时,尽量避免分心,比如不要边吃边看电视、玩手机或者工作。把注意力完全集中在食物上,用心感受每一口食物的味道和口感。
※ 慢慢咀嚼:不要急于吃完,而是慢慢咀嚼食物,让食物在口腔中充分混合唾液,这样不仅有助于消化,还能让我们更好地感受食物的味道。
※ 观察自己的饥饿感:在进食前,先停下来问问自己:“我是不是真的饿了?”如果只是因为无聊或者情绪不好而想吃东西,那么可以尝试用其他方式来缓解情绪,比如散步、听音乐或者和朋友聊天。
※ 感恩食物:在进食时,可以花一点时间感恩食物的来源,感谢大自然的馈赠和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这种感恩的心态会让我们更加珍惜食物,也会让我们在进食时更加专注。
(三)正念饮食在减重外的作用
正念饮食不仅有助于减重,还能带来许多其他的好处:
※ 改善消化
当我们专注于进食时,身体会更好地消化食物,减少消化不良和胃胀等问题。
※ 提升生活质量
正念饮食让我们更加享受进食的过程,从而提升生活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 缓解情绪问题
通过正念饮食,我们可以更好地觉察自己的情绪,从而减少情绪性进食的发生,缓解压力和焦虑等情绪问题。
三、饮食觉察日记
从餐桌到生活,正念饮食的觉知可无限延伸。饮食觉察日记,是持续自我觉察的镜子,让减重成为向内探索的旅程。
(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
1. 饮食记录与习惯改变
※ 10分饱记录法:通过记录每日饮食的饱腹感(10分制)和食物的口感评价(“味道不错”或“食之无味”),帮助你了解自己的饮食偏好和饱腹感。
※ 定期汇总饮食清单:每15天汇总一次“味道不错”和“食之无味”的食物,剔除不符合预期的食物,优化饮食选择。
2. 微目标策略
※ 每天剩一口:在满足食欲的基础上,每天刻意剩下一口食物(如一粒米饭、半根薯条等),帮助培养对食物需求的敏感度,避免过度进食。
※ 微目标的意义:通过设定极小的目标(如“剩一口”),逐步改变饮食习惯,而非通过严格的节食或极端手段。
3. 长期记录与行为改变
※记录的目的:通过记录饮食和运动,帮助你恢复与身体的联结,回忆自然的进食状态,并放大成就感。
※记录的时间:建议至少记录300天,直到养成积极的饮食习惯,最终不再需要记录。
4. 关键理念
※ 慢就是快,少就是多:强调通过耐心和细致的记录逐步改变习惯,而非追求快速的减肥效果。
※尊重食物与自己:避免因“不浪费”而过度进食,学会选购适合自己的食物和分量。
减重,实则是一场自我和解的修行。当我们抛开对卡路里的执念,以正念打破情绪枷锁,便能听见身体的真实诉求。
每一次正念进食,每一页饮食觉察日记,都是与自我对话的契机。当正念融入日常,你终会邂逅那个与食物和谐共处、轻盈自在的自己 。
封面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平台公共图片库
参考文献:
[1] 张名仪,蒋婧文,黄华兴. 食物成瘾现象的研究进展[J]. 中国健康教育,2020,36(1):75-77,81.
[2] Gearhardt AN, Corbin WR, Brownell KD. Development of the Yale Food Addiction Scale Version 2.0. Psychol Addict Behav. 2016 Feb;30(1):113-21. doi: 10.1037/adb0000136. PMID: 26866783.
[3] 兰燕,李志明,严万森. "食物成瘾及其机制的研究状况." Zhongguo Yao Wu Yi Lai Xing Za Zhi 26.5 (2017): 337-40.
[4] Helin,Semi,de,et al.Feeding Releases Endogenous Opioids in Humans[J].The Journal of Neuroscience: The Official Journal of the Society for Neuroscience, 2017.
[5] Schultchen D , Reichenberger J , Mittl T ,et al.Bidirectional relationship of stress and affect with physical activity and healthy eating[J].British Journal of Health Psychology, 2019.DOI:10.1111/bjhp.12355.
[6] Lee S, Kwok K, Liau C, et al. Screening Chinese patients with eating disorders using the Eating Attitudes Test in Hong Kong[J]. Int J Eat Disord, 2010, 32(1):91-9
《临床营养网》编辑部
本站动态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