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多动症、高智商,居然有这么多重叠区域~

发布时间:2025-07-31 09:07  浏览量:1

最近家长群里又在传自闭症、多动症和高智商分不清的焦虑,有人甩出几张症状对比图说这仨是“共用一个脑子”。

仔细看了一圈发现真不是瞎扯,就单说“注意力过分集中”这条,高智商孩子解题时能屏蔽全世界,自闭症孩子对特定事物执着到魔怔,多动症反而在感兴趣的事上异常专注——搁现实里谁分得清啊!

网上流传的科普图里标红的共同症状看得人发毛。

比如感官超载这点,自闭症受不了衣服标签摩擦,多动症听不得隔壁班朗读声,高智商孩子可能因为闻着食堂菜味就学不进去。

去年《自然》子刊发过研究实锤,自闭症和多动症患者携带的SHANK3基因突变,居然跟高智商人群的基因表达有20%重合度。

神经学家Dr. James Lee直接说这是“天才与疯子共用的大脑电路”。

最颠覆认知的是脑结构这块。

以前总说自闭症是大脑过度连接,多动症是连接不足,现在核磁共振扫出来发现高智商人群的前额叶皮层厚度跟自闭症一样超标,但神经递质传导效率又跟多动症似的飙车。

难怪有些阿斯伯格综合征的孩子背圆周率能背到小数点后两千位,换个场合连五分钟都坐不住。

剑桥大学自闭症研究中心的主任Simon Baron-Cohen早警告过,现在用单一标准诊断就是在把钻石当瑕疵品处理。

评论区早就炸了。

有人说闺女被三家医院来回踢皮球,先说是多动症吃药半年,结果测出智商145改判高敏感,最后发现是轻度自闭谱系。

还有老师吐槽班上那个永远在神游的男孩,月考数学突然甩出满分卷,家长死活不承认孩子有问题。

更扎心的是某高赞评论:“当年要被送去杨永信那批孩子里,搞不好藏着十个扎克伯格。”

神经多样性概念早该普及了。

自闭症的特征可能就是人类进化的外挂,多动症的思维发散本是创新天赋,非拿普通孩子的标准卡他们,跟逼毕加索学素描没两样。

看看那些硅谷大佬的诊断书,阿斯伯格叠加ADHD的配置都快成成功人士标配了。

最新《柳叶刀》提议把这类神经发育差异重新分级,按特质强弱分类而不是简单贴标签,早该这么干了!

现在刷到那种“三岁还不会说话赶紧干预”的帖子就心塞。

爱因斯坦四岁才开口,马斯克从小被当自闭症,真按现在的筛查标准这些人都得进特教班。

不是说不需要专业指导,但把神经差异当病治就跟给左撇子做矫正手术似的。

加拿大已经开始试点“优势导向评估”,不再盯着缺陷列表打钩,而是重点标注超常感知力、模式识别这些隐藏技能点。

什么时候全球推广这操作,家长才能真正松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