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税 “一时爽” 军售 “火葬场”? 美遭印 “打脸”! 订单或被俄 “截胡”
发布时间:2025-08-04 21:05 浏览量:1
当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唾沫横飞地推销 F-35 时,印度议会下院轻飘飘的一句 "尚未正式讨论",像一记精准的耳光打在美国军工复合体的脸上。
这场持续半年的 "战机求爱记",最终以莫迪政府的婉拒告终,背后藏着的可不只是军购选择那么简单 —— 这分明是印度对美国 "关税大棒 + 军售胡萝卜" 套路的公然反杀。
特朗普推销 F-35 的姿态,活像个街头小贩兜售打折西装。今年 2 月他在新德里演讲时,举着模型机大谈 "这是全球最棒的空中优势",末了还挤眉弄眼地补充:"给印度的价格,绝对比给欧洲那帮家伙优惠。"
可印度外交国务部长 8 月 1 日在议会的回应,翻译过来其实就一句话:"您这西装不错,但我们穿不惯。"
这场 "单相思" 的核心矛盾,早在巴基斯坦的 F-16 身上就写得明明白白。
网友 "虎宝宝" 一针见血:"巴基斯坦的 F16 就是例子"—— 这些战机的火控系统被美国远程监控,实战时甚至需要美方授权才能挂载导弹。印度空军参谋长曾私下吐槽:"买 F-35?怕是买了个需要每天请安的祖宗。"
更让莫迪政府犯嘀咕的是特朗普的 "捆绑销售"。美国提出的军购方案里藏着不少 "暗门":购买 F-35 必须配套采购美国的预警机,维修保养只能送回本土,甚至连飞行员培训都得按美方教材来。这哪是卖武器,分明是想给印度空军装个 "遥控器"。难怪网友 "刘名福" 调侃:"买了个寂寞,随时锁死 [捂脸]"。
印度真正想要的,是网友 "妖精丶哪里逃呀" 点破的真相:"那是想要技术,想合作,最好是还有生产线"。他们曾在与俄罗斯合作的 FGFA 项目中投入数十亿美元,就是想搞懂五代机的核心技术。而美国只肯出售 "猴版"F-35,核心的隐身涂层和航电系统连看都不让看,这种 "给肉不给刀" 的合作,莫迪才不稀罕。
特朗普大概没算过这笔账:2024 财年印度对美贸易顺差 458 亿美元,足够买三四百架 F-35。可他偏要挥舞关税大棒,给印度加征 25% 的惩罚性税率,结果把这笔潜在军购款变成了 "反制基金"。网友 "味" 的调侃道出了关键:"印度对美国贸易顺差为 458 亿美元,可以买三四百架飞机了"—— 现在这些钱,正被印度拿去和俄罗斯深化军事合作。
这场关税闹剧的讽刺之处在于,美国加税的理由是 "印度关税太高",可印度反手就用 "军购否决权" 打了回去。7 月印度宣布从俄罗斯增购 12 架苏 - 30MKI 战机,合同金额达 15 亿美元,刚好对冲了美国加税造成的损失。
更狠的是,他们还把苏 - 57 的合作谈判提速,摆明了要让美国军工企业肉疼。
特朗普团队的脑回路着实清奇:一边用关税把印度架在火上烤,一边指望对方掏钱买自家战机。这种 "打一巴掌再递糖" 的操作,连美国网友都看不下去。
《防务新闻》的读者评论区里,有人吐槽:"就像抢了邻居的钱,还指望他买你的二手车"。印度前外交部长更是公开表示:"在关税战背景下谈军购,简直是外交笑话。"
最让美国军工复合体抓狂的是,印度把关税压力变成了压价筹码。
他们拿着美国的加税清单去和俄罗斯谈判,硬生生把苏 - 57 的采购价砍了 12%。俄方甚至同意在印度设立维修厂,这正是美国不肯让步的关键条款。网友 "佳.Lee" 说得透彻:"美国的关税,给印度敲诈俄罗斯一个很好的机会"。
当美国还在纠结要不要给印度 "技术授权" 时,俄罗斯已经把苏 - 57 的生产线模型搬进了新德里防务展。这种 "开门见山" 的态度,恰好戳中了印度的痒处 —— 他们展出的合作方案里,明晃晃写着 "转让 30% 核心技术",包括 AL-41F 发动机的维修工艺和部分隐身材料配方。
苏 - 57 能逆袭不是偶然。虽然这款战机的产量一直被网友 "hodge 罗浩嘉" 吐槽,但对印度来说却是 "矮子里拔将军" 的最优解。毕竟两国合作了十余年的 FGFA 项目,印度工程师早就摸透了苏 - 57 的设计思路,接手难度比从零开始学 F-35 小得多。
就像网友 "添" 疑问的:"苏 57 印度跟大俄不是已经合作十多二十年的五代隐形战机吗?"
俄罗斯的高明之处在于 "投其所好"。他们不仅答应在印度建立组装厂,还同意让印度参与后续改进项目。这种 "共同研发" 的姿态,比美国的 "成品销售" 模式对印度更有吸引力。莫迪政府正急于打造 "印度制造" 的国防名片,苏 - 57 刚好成了最佳载体 —— 哪怕性能稍逊,至少能对外宣称 "国产五代机"。
更关键的是地缘政治的考量。印度在俄乌冲突中没少给俄罗斯 "递台阶",继续购买低价石油不说,还顶住西方压力拒绝制裁莫斯科。现在俄罗斯投桃报李,用苏 - 57 合作来回报,既巩固了传统友谊,又能恶心美国,简直是一石二鸟。网友 "山水情缘 dy" 那句 "但愿阿三醒悟 [强]",怕是要改成 "阿三算得门儿清"。
这场战机采购风波,本质上是大国博弈的缩影。美国想通过 F-35 绑定印度,既赚军费又围堵中国;俄罗斯想用苏 - 57 稳住印度,维持军火市场份额;印度则在两边跳探戈,谁给的好处多就跟谁走。网友 "良平忠炎" 说得简单:"利益关系"—— 这三个字道破了所有玄机。
美国的失算在于高估了自己的影响力。他们以为加税能逼印度就范,却忘了印度从来不是任人拿捏的角色。从 1962 年拒绝美苏 "调停",到如今在俄乌冲突中保持中立,印度始终把 "战略自主" 看得比什么都重。特朗普那种 "我的是我的,你的也得听我的" 霸权逻辑,在莫迪这里根本行不通。
俄罗斯的胜算在于 "不附加政治条件"。他们卖给印度的武器,从没有美国那种 "战时禁用" 的霸王条款。就像网友 "杨涛" 说的:"买了美国战机,关键时候用不了"—— 而俄罗斯的武器,只要给钱就能随便用。这种 "纯粹的生意",反而比掺杂政治算计的合作更长久。
印度的精明则体现在 "左右逢源" 的祖传技能上。他们一边婉拒 F-35,一边也没把话说死,给美国留着台阶;同时加速苏 - 57 谈判,却又要求俄罗斯让更多利。这种 "脚踏两条船" 的操作,虽然被网友 "木泓" 吐槽 "翻脸比翻书还快",但确实让印度利益最大化了。
特朗普大概没想过,自己挥出的关税大棒,最后会砸到自家军工企业的脚。洛克希德・马丁公司原本指望印度的订单拯救 F-35 下滑的销量,现在只能眼睁睁看着这块肥肉可能落入俄罗斯囊中。网友 "Flint" 调侃:"特朗普要做的是自己腰包挣钱但是不给军火商赚钱"—— 这玩笑话里,藏着美国体制的荒诞。
而印度的选择,其实给其他国家提了个醒:面对美国的 "胡萝卜加大棒",未必非要二选一。像网友 "南山" 说的:"关键 F16 都不让用,买了 F35 供着吗?"—— 与其花钱买个摆设,不如找个真心做生意的伙伴。这种务实主义,或许会成为未来国际军贸市场的新常态。
说到底,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从来不是谁给谁 "赏饭吃"。美国要是学不会平起平坐,只会用关税和制裁当武器,迟早会发现自己越来越孤独。
就像网友 "嘉家姐姐" 怒斥的:"老美乱加关税严重影响全世界老百姓"—— 当霸权逻辑遇上现实利益,输的往往是那个自视甚高的。
这场战机采购的大戏还没落幕,但至少现在看来:特朗普的关税大棒,可能真要把美国军售送进 "火葬场" 了。
而印度这记漂亮的 "打脸",或许只是开始。
#美印军售# #F35 苏 57# #特朗普关税#
- 上一篇:吃素的僧侣也会肥胖?
- 下一篇:《罪人》:黑人的蓝调和吸血鬼的民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