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合成“失速”或是大脑衰老和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关键
发布时间:2025-08-06 11:46 浏览量:1
我们的大脑为什么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衰退?为什么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会在晚年高发?斯坦福大学近日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的一项突破性研究,揭示了背后的分子机制:随着年龄增长,大脑中的蛋白质合成过程出现“故障”,导致蛋白质功能失衡(即“蛋白稳态”紊乱),最终引发一系列老年性脑部疾病。
这项研究不仅为理解大脑衰老提供了新的答案,也为未来开发治疗老年痴呆等疾病的新药物提供了潜在靶点。
在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折叠和降解需保持精细平衡,这被称为蛋白质稳态(proteostasis)。但在衰老过程中,这一平衡常被打破,异常折叠的蛋白质逐渐积累,形成有害的蛋白质聚集体,这正是许多神经退行性疾病的典型特征。
斯坦福的研究团队以一种名为“松果鱼(turquoise killifish)”的非洲短命鱼类为模型,系统研究了大脑中蛋白质稳态随年龄变化的过程。相比寿命较长的动物(如小鼠),松果鱼寿命仅几个月,极适合研究加速老化过程。
研究人员对松果鱼不同年龄阶段(年轻、成年、老年)的大脑进行分析,涵盖了氨基酸、mRNA、tRNA、蛋白质等多个层面,全面描绘了蛋白质生产线的运行状态。
蛋白质的合成由核糖体负责,其过程被称为“翻译”,其中的一个关键步骤是“翻译延伸”(translation elongation):核糖体沿着mRNA逐个拼接氨基酸构建蛋白质。然而,研究发现,在老年鱼的大脑中,核糖体经常发生“碰撞”与“卡顿”,导致蛋白质合成效率下降,并诱发蛋白质聚集。
“我们发现,核糖体沿mRNA移动速度的改变,对蛋白质稳态有着深远影响。”论文共同第一作者、现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助理教授的李在浩(Jae Ho Lee)表示,“在衰老过程中,不同mRNA的翻译速率失调,正是蛋白质功能失衡的重要原因。”
这一发现还解答了一个长期未解的生物学现象——“蛋白-转录本脱耦”(protein-transcript decoupling):即老年个体中,mRNA的水平变化不再与蛋白质水平同步。研究显示,这种脱耦可能正是由于核糖体功能下降、翻译效率紊乱所致,尤其影响了参与基因组维护和细胞稳定性的关键蛋白。
“蛋白质是所有细胞功能的基础,我们看到,随着年龄增长,合成蛋白质的核心系统——翻译机制——本身开始出现质量问题。” 研究负责人、斯坦福大学人文与科学院Donald Kennedy讲席教授Judith Frydman指出,“只有找到问题的根源,才有可能真正延缓或逆转衰老相关的疾病。”
下一步,研究团队计划进一步研究:能否通过改善核糖体的功能、提升蛋白质合成的准确性,来延缓大脑的老化甚至逆转认知能力下降?是否可以开发出针对翻译效率或核糖体质量控制的干预手段,用于治疗或预防阿尔茨海默病等神经退行性疾病?
“这项工作不仅深化了我们对蛋白质生成与调控的理解,也为抗衰老和神经系统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 李在浩说。
参考文献:Domenico Di Fraia et al, Altered translation elongation contributes to key hallmarks of aging in the killifish brain, Science (2025). DOI: 10.1126/science.adk3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