膀胱癌居家检测新进展:科学家开发“双相诊断神器”,精度高!
发布时间:2025-07-31 00:38 浏览量:1
在医学界,膀胱癌长期被视为“顽疾”之一:每年新增病例高达50万,死亡人数更是达到20万。而早期膀胱癌虽然可手术切除,却存在70%以上的高复发率;晚期患者更需面临膀胱切除的痛苦与生活质量的巨大代价。因此,实现高频次、无创、精准的早期检测,是临床界梦寐以求的“圣杯”。
传统检查手段——膀胱镜检查虽然准确,却因其侵入性、疼痛感与高昂费用,不适合频繁使用。现有尿液生物标志物检测工具虽然方便,但往往灵敏度不足,特别是在尿液中生物成分复杂、血尿等干扰因素常见的情况下,极易出现漏检。
就在这一背景下,韩国科学家团队开发出一款可居家使用的颠覆性膀胱癌检测平台——BLOOM(Buoyancy-Lifted bio-interference-orthogonal organogel Messenger)系统,让人们看到“像用验孕棒一样查癌症”的未来!
BLOOM系统的核心是一种“双相液体反应系统”,巧妙地将生物标志物识别与信号放大完全隔离,避免了尿液中杂质的干扰。
使用者只需将尿液倒入检测装置中,并加入一层油相(如十二烷)。如果尿液中存在膀胱癌特有的透明质酸酶(hyaluronidase),它会“啃噬”底部的水凝胶结构,释放出漂浮的“信号胶体”(organogel)。这些胶体上浮至油相后,在油层中释放荧光染料——Nile red,并通过颜色变化发出“癌症警报”。
整个过程无需对尿液进行任何预处理——哪怕尿液中含有血液或其他杂质,也不会影响结果。这正是BLOOM系统的独特之处:它用“密度差+空间分离”的原理,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做到了“人在家中坐,癌情全掌握”。
在一项双盲临床验证中,研究人员使用80份膀胱癌或泌尿疾病患者尿样,以及25份健康对照样本,验证了BLOOM系统的准确性。结果显示,其总体诊断准确率高达90%,而市面上已获FDA认证的NMP22快速检测试剂盒,在相同样本上的准确率竟然只有20%!
更令人惊喜的是,BLOOM对早期膀胱癌的识别效果与对所有阶段癌症的总体识别率相当,表明其对“早发现、早治疗”具有极大潜力。
而这项成就背后的秘密,正是双相系统让信号生成彻底摆脱了尿液异质性的干扰,不需要清洗步骤,从而减少人为误差;再加上配套的智能手机读取APP,使用者可在家中自行操作,无需医院专业设备。
BLOOM的潜力远不止于膀胱癌。
由于该系统利用油水分层,天然能隔绝生物流体中的多数干扰物质,理论上也可以扩展应用至血液等复杂生物样本的检测。相比传统依赖化学反应的生物传感器,BLOOM的“浮力驱动”方式更加稳健、少受干扰。
不过,研究团队也坦言,目前BLOOM仍有两大挑战:
所使用的酶类标志物(如透明质酸酶)对pH值、温度和离子强度较为敏感,未来需进一步优化系统稳定性;整个检测流程仍需3小时,如何缩短检测时间、甚至开发无需便携读取设备的版本,将是下一阶段的研发重点。目前,研究团队正在推进更大规模的临床验证,并计划通过智能化模块设计,实现量产推广。
这项技术的灵感来源也颇具戏剧性:研究者之一Youngdo Jeong在观看一部关于海军水雷的纪录片时,突然想到是否能像水雷一样,在液体界面中设计一个“识别→释放→放大”的过程。这一灵感,最终催生出今日的BLOOM系统。
此外,通过韩国科学技术研究院(KIST)与韩国大学医学中心的联合转化医学合作,科研团队得以迅速将实验室成果转化为临床实用技术,展现了跨学科融合的巨大力量。
未来,像BLOOM这样“像泡腾片一样检测癌症”的便携设备,或许将成为每个家庭药箱里的标配。早癌筛查不再遥不可及,而是像测血糖、量体温一样简单。
科技,让我们离“癌症早发现、早治疗”更进一步。
原文:Keum, C., Jeong, Y., Lee, J. et al. Diagnosis of early-stage bladder cancer via unprocessed urine samples at the point of care. 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1551-024-01298-0